北京普天同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 标准物质定级证书
  • 豫南检测资质认定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农产品资质证书
  • 伟业计量高企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证书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在线客服

国外土壤环境监测

发布时间:2015-07-29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2226

土壤污染具有明显的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和难恢复性,一旦受到严重污染,需要较长的治理周期和很高的治理成本,其危害也更难消除。

土壤与人体之间的物质流动关系比较复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土壤中的污染物多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及健康的。主要通过粮食、蔬菜、水果、奶、蛋和肉等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土壤污染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土壤资源的保护与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土壤污染监测调查以及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研究工作。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致力于本地区土壤质量动态监测方法和监测系统的建设。在这方面以加拿大较为领先,加拿大自1989年就开始监测农业土壤健康状况变化,建立了一批监测基准点。该监测系统的基准数据组包括农场历史、土壤和地貌描述、土壤的各种化学、物理、生物学特性等重要土壤指标的测量。从1998年开始,Douglas等在加拿大Prince Edward Island (PEI)用GPS定位系统收集了232个土壤样品(依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其中1/3的样点按每年1次的频率采集。评价参数有:物理性状(A.、B层深度、坡度和坡面长度、种植植物种类、轮作制度、灌溉方式等);化学参数( 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全氮、硫、磷、钾、硅、钙、镁、硼、锌、锰、铁等);生物参数(微生物总量、酶活性等)。通过对数据分析,探讨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为土壤质量的监测和科研或决策部门提供了科学的土壤参数。

欧盟实行的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项目中,选择27个主要指标对欧盟成员国土壤环境进行监测,这些指标统一了成员国的国家级土壤监测数据,为评价欧盟成员国土壤环境、土壤退化和盐碱化提供可靠的依据。

美国地质调查所在1961-1988年对大陆本土以80 km×80 km间隔进行了背景调查,在美国大陆本土上采集了1 218个土壤和地表物质样品,采样深度为20 cm。此项研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961-1971年),对863个样点采集样品,以光谱半定量为主,分析测试了35个元素。第二阶段(1971-1984年),又采集了355个样品,两次共分析了近50个元素。1984年发表了《美国大陆土壤及地表物质中元素浓度卒的专项报告,讨论了46个元素的土壤背景值,并绘制了多元素点位分级图。1988年,美国地质调查所还完成了阿拉斯加州土壤环境背景值的调查研究报告,其中涉及35个元素的环境背景值。
英国1979年开始以5km×5km网格进行了土壤调查,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典粟集了6 000个样品,并测定了19个元素。英国标准局(BSI)于1988年颁布了《潜在污染土壤的调查规范(草案)》(DD175: 1988),该规范规定了一般土壤污染调查的程序和方法指导,包括准备、布点方法、样品采集数量、样品采集方法、质量控制及报告编写等内容。

瑞士于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在全国设立了120个土壤篮测点。篮测点的选择原则是农用地占50%,森林土壤占30%,其他广泛使用的土壤占20%。从1985年开始监测,其中20个监测点五年后又进行了监测。每个监测点的面积为100m2,样品采集深度为20 cm,每次在2-3 m的间距采集4个样品组成一个混合样品。所有采集的样品都要入库贮存。测定项目包括铅、铜、镉、锌、镍、铬、钴、汞和氟。除此之外,还测定了土壤pH、碳酸钙、有机碳、粒度、铁和铝的氧化物、阳离子交换量、有效态磷和土壤密度等指标。

日本在1978-1984年对全国25个道县进行了土壤调查,并在重金属污染土壤引发稻米致人中毒事件后广泛开展了农田土壤监测工作。日本通过制定《土壤污染对策法》将对象物质分成3种,分别为第1种特定有害物质(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等)、第2种特定有害物质(主要是重金属等)和第3种特定有害物质(主要是农药等)。在调查地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打网格,平行线间距l0 m,形成l0m网格(10 m×10 m)和30 m网格(30 m×30 m)。污染土壤原则上每100m2设1个点,当污染可能性较小时可每900m2土壤采1个样。挥发性有机物不采混合样,金属和农药等可采5点混合样。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最先始于对农用地的监测,早期的监测偏重于土壤肥力的监测。只是在近二十年来,随着土壤污染的加剧,我国各部门相继开展了土壤的污染监测。

我国农业部农技中心牵头的土壤监测体系是以了解和掌握土壤基础地力动态变化为主要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每年采样测试耕层土壤中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参数,并对植株采样化验,同时记载施肥、灌溉等全部田间作业和作物产量;每5年或10年进行剖面观察并测试土壤分层样品中阳离子交换量、大、中、微量元素,物理性状以及其他肥力指标。该项工作是农业部门首次对农耕地进行的长期系统的较为规范的土壤基础地力动态监测。目前,己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26个耕作土壤类型上建立了200个国家级监测点,在此带动下,各地相继建立了省、地、县不同级别,类型众多的土壤监测点,到2000年,已建成的省级点约3 000个,地级点2000个,县级点9 000个,初步形成了全国耕作土壤监测网络,为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以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牵头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是以准确、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揭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留、累积动态为目的、以重金属和农药残留为重点内容的监测。其监测指标主要包括:pH、镉、汞、砷、铜、铅、铬、镍、六六六、滴滴涕等。该项工作始于1999年,为领导决策和基本农田环境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级济的可持续友展。

国土资源部于1999-2001年开始在广东、湖北、四川等省实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试点工作。从2002年起,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李调查工作正式启动。国土资源部按照“覆盖中部农业生产区,重点安排东部经济区,优选西部农牧区”部署原则,己经完成调查面积106万km2,首次系统取得了一大批海量的珍贵数据。2005-2008年,经由温家宝总理批示,财政部设立“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由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分别承担其中的土壤和环境调查任务。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扩打到全国31个省(区、市)。全国共计部署450万km2调查面积,覆盖我国东、中部平原盆地、湖泊湿地、近海滩涂、丘陵草原及黄土高原等主要农业产区。

2011年国土资源部下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篮测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1]5号),开展了耕地等级监侧试点。在全国选择15个基本农田示范县开展耕地等级监测试点工作,其主要监测内容包括:一是对基本农田整理引起的耕地等级变化进行监测评价;二是对土地复垦开发新增的耕地进行等级评定:三是因各种因素造成耕地减少对区域耕地生产能力影响进行监测评价。为便于监测成果与原农用地分等成果的比较,监测指标采用各试点县原农用地(耕地)分等指标。

此外,我国还根据自身的需要,开展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一些土壤监测研究。比如土壤中水分的监测、土壤侵蚀和盐渍化监测、土壤肥力监测、将“3S”技术在土壤环境监侧应用等。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