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普天同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 标准物质定级证书
  • 豫南检测资质认定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农产品资质证书
  • 伟业计量高企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证书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在线客服

计量哲学与人生智慧之人生思维篇(一)

发布时间:2015-07-29 00:00 作者:中国计量网 阅读量:384

注意这个“渐”字

“渐”的主要特点就是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就在你看不见、也感觉不到之中,自己的孩子也当了父亲,孩子的孩子也已上了小学,而自己则成了“老爷子”。我在孩子们第一次称自己为“老爷子”的时候,感到很突然,还有点接受不了,难道自己真的已经老了吗?确实是老了,这是现实。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而变又是渐进的,万事万物,概莫能外。催促渐变的那只手,就是时间:一年一年、一月一月、一日一日、一时一时、一分一分、一秒一秒,它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顾。你不计量它,它绝不计量你。太阳、月亮,你看不到它动,但是,12小时内,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时针,也难以发现它动,12小时则转了整整一圈。正是这个人们常常忽视的“渐”字在改变着一切。人们天天在一起,察觉不到身边的人变老,但是,几年不见,再见面时,明显地看出对方老了。一些行贿者把贪官套牢,用的也是渐进的办法,当贪官察觉时,已经被套牢了。人生是由“渐”维持的,也是在“渐”中改变的。

珍惜这个“渐”字吧,它会让你逐步成熟、提高、成功;警惕这个“渐”字吧,它会让你逐步变老、衰退、死亡或步入深渊。有句俗话,走直道、拐慢弯,不知不觉转了圈。“计量”那一月一月、一日一日、一时一时、一分一分的渐变吧,突变是由渐变中来的。当你付出了代价、作出了努力,还没有见到效果时,不要着急,这是在渐变之中,突变可能随时发生。好事是这样,坏事也是这样。

换一种说法

有个教徒在祈祷时,烟瘾来了,他问在场的神父,祈祷时可不可以抽烟,神父回答:“不行”。另一个教徒也想抽烟,他问神父,在抽烟的时候可以不可以祈祷。神父回答:“当然可以。”同样是抽烟加祈祷,要求祈祷时抽烟,那似乎意味着对上帝的不尊重;而要求抽烟时祈祷,则可以表示在休闲时也想着上帝的恩典,神父当然不会反对。

这不仅仅是文字游戏,也不是油嘴滑舌,而是生活中的事实。人与人之间有些闹得不可开交的问题,甚至引发杀人的凶案,有时就是由一句刺激性的话引起的。有一对年轻的夫妇,有一个孩子,夫妻之间关系很好,但日子过得比较拮据。一度妻子到一个足疗点打工,因种种原因未接丈夫的电话,丈夫抱着孩子找到了她,问及“是否靠上人了?”妻子说,“靠上了,又怎么样?”丈夫伸手掏出水果刀,刺入了她的心脏,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结果,男方被判处无期徒刑,孩子失去了父母,无依无靠。当然,男子的错误是明显的,但是,如果这位女士换个说法,一场悲剧很可能就避免了。我们常说“一样的话,两样子说”,就是这个道理。

同样一句话,或是一个要求,如果换一种说法说出、提出,也许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我们通常犯的同一个错误是:只用同一种习惯语言去说话,不懂得换一种说法,不仅达不到说话的目的,而且有时还会酿成悲剧。“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

改变“非此即彼”思维方式

有一个公司招聘职员,试题是这样的: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你开车经过一个车站,发现有3个人正苦苦地等待公交车的到来:第一个是看上去濒临死亡的老妇,第二个是曾经挽救过你生命的医生,第三个是你的梦中情人。你的小汽车只能容得下一位乘客,你选择谁?每个人的回答都有他的理由:选择老妇,是因为她很快就会死去,应该挽救她的生命;选择医生,是因为他曾经救过你的命,现在是你报答他的最好机会;选择梦中情人,是因为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也许就永远找不回她(他)了。在200个候选人中,最后获聘的那位的答案是:“我把车钥匙交给医生,让他赶紧把老妇送往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着我心爱的人一起等候公交车的到来。”

在这个故事中,无论是选择其中哪一个人,即非此即彼,虽然都有道理,但也都会留下遗憾。改变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统筹兼顾地考虑问题,就能如愿以偿。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运筹学的问题,就是对于很复杂的矛盾统筹考虑,把各个要素都用上,综合解决,而不是单一地解决问题。过去总是说:要么是革命的,要么就是反革命的,实际上,革命与反革命之间有一个众多的人群。对人的评价、对事的看法,非此即彼往往偏颇。

聪明与糊涂相连

有这样一件事情:20世纪90年代,某单位三人到上海出差,本应一起出发,一块回来,但返回的机票只买到了两张,只能留下一人,留下谁呢?其中两个人不约而同地说出了另一个人,这个人自己也感觉到应该是自己,因为他最老实,与世无争。次日,那两个人登上了飞机,另一人留在了上海。不料,惨剧发生了,这个航班的飞机降落时坠毁。

当然,这样的事十分偶然,但也给人以警示。人生万事,不幸,可能会带来有幸;有幸,也可能会引来不幸。“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同门,利害相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古人所说的“李以苦存,井以甘竭”也深含着“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的哲理。“看似木讷似无才,不屑张扬本色在”的人,也未必就无福。“巧诈不如拙诚”的巧诈,表面上用一种假象掩饰,当别人是傻瓜,视自己为能人,好像很聪明,但是时间一久,伎俩被识破,人们就当看他在演戏了。相反,干脆以拙诚(老实)示人,终不吃亏。
有位哲人说:当我们感到愚蠢时,去征服世界;当我们感到聪明时,来征服自己。每个人都应当问一问,自己聪明吗?如果确认自己聪明,那么,就要想一想,自己聪明到了何种程度?如果极度聪明,以至于认为周围的人都成了傻瓜,那你就离糊涂不远了。人需要相对地聪明一点,但过度的聪明,成了老百姓说的“小人精”,就要认真反思自己了。别忘了,有时候聪明绝顶的“邻居”就是糊涂到家。

用“第三只眼睛”看问题

佛经里说,人修炼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开天目,在前额上又长出一只眼睛,这只眼睛是竖着的,能够看到肉眼看不见的东西。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幻想着这只眼睛的出现,但这是不可能的,而又是很现实的,这就是用心去“看”。我们凭肉眼一目了然的事情,好比第一只眼睛;借助电子显微镜看到分子、原子,借助天文望远镜看到天体,好比第二只眼睛;凭大脑思维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就是“第三只眼睛。”
商界有句名言:管理百万财富要的是精明,管理千万财富要的是高明,而管理亿万财富需要的则是英明。所谓“英明”,就是脱离了小聪明,有了新境界;就是脱离了器物,能看到问题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趋势。而要达到如此的境界,显然离不开深入思考和内省,也就是“第三只眼睛”。对于人和动物的区别,传统的说法认为,人有两只手,会劳动,动物没有手;人有语言,会交流,动物则不能;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动物则只是凭本能等。其实,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人比动物多了“第三只眼睛”。用“第三只眼睛”看问题,就能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抽象、升华,发现事物内在的规律。战略、方向、规律以及内在联系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必须用“大脑”去思索。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