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普天同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 标准物质定级证书
  • 豫南检测资质认定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农产品资质证书
  • 伟业计量高企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证书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在线客服

宿主的抗病毒免疫

发布时间:2017-09-18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1581

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基本规律与其他微生物免疫机制基本相同,包括天然非特异性免疫和获得性特异性免疫两大部分。但是在体内这两方面是不能分割的,既有共同协调作用,也有抗病毒免疫自身的特点。

一、非特异性免疫

(一)干扰素及其作用

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一种病毒可以增殖,而另一种病毒则被抑制,这种现象称为干扰现象(interference),这种能干扰病毒增殖的物质称为干扰素(interferon, IFN),1957年Isaac等深入研究被灭活的病毒可以干扰活病毒这一现象时发现了干扰素,它是一种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诱使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的糖蛋白。除病毒外,其他非病毒因子(如细菌内毒素)、人工合成的双链RNA等也可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

1.干扰素的性质和种类来源不同的干扰素,相对分子质量也有差异,介于15000~25000之间。由人类细胞产生的干扰素,根据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三类,即α、β、γ-IFN。α-IFN由人白细胞产生;β-IFN由人成纤维细胞产生;γ-IFN由人T细胞产生。α、β、γ-IFN抗病毒能力较强,又称I型干扰素,γ-IFN免疫调理作用较强,又称Ⅱ型干扰素或免疫干扰素(表32-2)。

表32-2干扰素的分类及性质

注:Poly I:C多聚核苷酸与多聚嘧啶酸,为一种人工双链RNA。

目前采用DNA重组技术,已获得克隆化、均一性的α、β、γ三型干扰素。

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如下。①无病毒特异性: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即一种病毒诱生的干扰素对多种病毒有效。②种属特异性:人或灵长类动物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只能对人类细胞发挥抗病毒作用,而对其他动物无作用。③间接发挥作用:干扰素与抗体不同,不是直接作用于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以抑制病毒的复制。④抑制细胞分裂、成熟与分化:可用于肿瘤的治疗。⑤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于扰素对热稳定,37℃ 24 h不被破坏,在pH2~11时稳定,对脂肪酶核酸酶不敏感,对紫外线、蛋白水解酶和胰酶敏感。

2.干扰素的诱生及抗病毒作用的机制 脊椎动物本身具有产生抗病毒物质的能力,正常情况下编码干扰素的基因处于失活状态,当细胞受到病毒或诱生剂(如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作用后,触发信号传递等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导致干扰素蛋白表达并分泌到胞外;细胞分泌的干扰素与有干扰素受体的细胞结合,也通过一系列信号传递过程使细胞表达多种抗病毒蛋白,如MixA,PRK等。这些抗病毒蛋白能阻断病毒复制过程,从而实现对病毒的抑制(图32-1)。如产生干扰素的细胞仍完好无损,也可使细胞建立抗病毒状态。

图32-1 IFN的诱生和作用示意图

3.干扰素的实际意义病毒感染机体内后干扰素比特异性抗体产生得早,因此,在阻止病毒感染的发展及促进机体康复方面有重要作用;干扰素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化NK细胞及对病毒作用的具有广谱性。因此,干扰素可用于抗病毒、抗肿瘤的治疗。

(二)巨噬细胞的杀病毒作用

巨噬细胞的杀病毒作用明显比中性粒细胞强,其主要作用包括:①吞饮及灭活病毒;②巨噬细胞产生干扰素、补体、白细胞介素-1等因子,参与抗病毒作用。

(三)NK细胞杀病毒作用

NK细胞(natural kill cell)的主要功能是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包括病毒感染的细胞和多种肿瘤细胞,且对病毒感染的细胞有较强的杀伤力,而无组织相容性抗原的限制。NK细胞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杀伤靶细胞:①直接与靶细胞接触,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如穿孔素等物质来破坏靶细胞;②通过FcR桥联被IgG包被的靶细胞,而使后者被杀伤,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

二、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包括两个方面: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一)体液免疫

机体被病毒感染后,可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

1.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中和抗体主要是由病毒的各种结构蛋白(如衣壳蛋白、基质蛋白、包膜表面的糖蛋白)刺激机体而产生的。一般有三种,即IgG,IgM和IgA。能与相应的病毒结合,阻止病毒吸附与穿入易感细胞,使其丧失感染能力,从而被体内其他非特异性免疫因素(如吞噬细胞、补体等)所杀灭。由于抗体不能进入细胞,故对细胞内的病毒无作用,其抗病毒作用主要发生在病毒血症阶段。中和抗体对经血流播散到靶器官而致病的病毒有重要的防御作用〔病毒与中和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和清除。有包膜的病毒与中和抗体结合后,易激活补体,从而使病毒裂解。IgG,IgM,IgA三种抗体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①IgG在体内出现的时间较晚,相对分子质量小,可通过胎盘,新生儿从母体中获得。此种抗体对新生儿有6个月左右的免疫保护期。②IgM相对分子质量大,不能通过胎盘,胎儿自身又不能产生,故在新生儿体内检测到IgM抗体,可视外为宫内感染。IgM出现的时间较早,故检测IgM可作为早期诊断。③分泌型抗体(SIgA)主要来源于黏膜固有层浆细胞,存在于黏膜分泌液中,可阻止病毒从局部侵入机体,对防止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2.抗体介导的促进作用(enhancement)抗体与某些病毒结合后,可促进病毒在感染细胞中复制,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登革热病毒等。对抗体增强作用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推测当抗体与病毒结合后,使更多的病毒进入到具有IgG Fc受体的巨噬细胞内而增殖。在细胞表面出现的病毒抗原激发了机体的免疫反应。其中巨噬细胞释放多种酶(如蛋白激酶、凝血酶等)进一步激活补体和凝血系统,释放血管通透性因子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导致疾病产生。

3.补体结合抗体(complement fixation antibody)为病毒内部的可溶性抗原或病毒表面的非中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虽然不能中和病毒,但是能增强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作用。检测补体结合抗体可协助诊断某些病毒性疾病。

(二)细胞免疫

病毒为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对已经进入到细胞内的病毒来说,体液免疫的作用不大,主要依靠细胞免疫,故细胞免疫对干抵抗病毒感染具有重要作用。除NK细胞和抗体介导的杀伤因素外,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发挥着重要作用。CTL接触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能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靶细胞表面呈递的I类MHC分子(抗原多肽复合物)。此外,还可激活并且释放出穿孔素和细胞毒素,前者是酶蛋白,其作用类似补体CIq,可使靶细胞出现许多小孔,胞内成分外溢;后者可激活靶细胞内的许多酶,两者结合导致细胞裂解。在多数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中,CTL可杀伤靶细胞,达到清除或者释放细胞内已复制的病原体的作用,在抗体的配合下可清除病毒。

在细胞免疫中除引起正常免疫保护外,还可导致一定的免疫病理作用:①如CTL在杀伤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时,由于细胞大量损伤,也会引起炎症反应;②抗病毒抗体如果亲和力降低或者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在体内形成中等大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后者沉淀可引起M型超敏反应,如肾小球肾炎就是这一免疫病理现象所致;③还可引起自身免疫病,当病毒感染后,因改变了宿主细胞膜的结构,使细胞本身的“隐蔽抗原”暴露出来,进而诱发自身免疫病,如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血液中就存在着针对肝细胞自身抗原成分—肝特异性脂蛋白(liver specific protein, LSP)产生了自身抗体,导致肝细胞损伤。少数脑炎患者也是如此,病毒并不是直接损伤脑细胞,而是(如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改变了脑组织的抗原性或存在交叉抗原成分而诱生免疫应答,造成脑细胞损伤。此时从脑组织中并不能分离出病原体。

三、抗病毒免疫持续的时间

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的长短在各种病毒之间差异很大,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局部感染与全身性感染在全身性感染中,由于病毒抗原与免疫系统广泛接触,病后往往免疫力较为牢固,且持续时间较长。这类疾病有腮腺炎、麻疹、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等。有些病毒感染只是局限于局部或黏膜表面,而无病毒血症,这类病毒常引起短暂的免疫,宿主可多次感染,如流感病毒以及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等。

2.病毒的血清型有的病毒只有单一血清型,病后多获得牢固的免疫力,如甲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等。而有些病毒其血清型特别多,如鼻病毒有700多个血清型,通过感染所建立的免疫对其他型病毒无交叉免疫作用。

3.抗原变异有些病毒抗原性不稳定,易发生变异,感染后只产生短暂免疫力。例如甲型流感病毒表面抗原易发生变异,使人群失去免疫力,可引起流感的区域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

四、抗病毒治疗

多数病毒性疾病可以自愈,少数严重感染者可致死亡。一些抗病毒药物如碘脱氧尿嘧啶核苷(疱疹净)、阿糖腺苷、无环鸟苷对疱疹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疗效。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对某些病毒(如汉坦病毒)、金刚烷胺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干扰素为广谱抗病毒药,对DNA和RNA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草药对减轻一些病毒性疾病的症状、缩短病程也有一定的疗效。抗生素、磺胺药一无抗病毒作用,目前为止对于病毒感染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仍以全身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为主。

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预防接种是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免疫预防分为人工自动免疫及人工被动免疫,前者如接种减毒活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牛痘疫苗和麻疹疫苗等)及灭活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病毒疫苗的应用,常能获得持久、有效的预防效果;人工被动免疫如注射患者恢复期血清及免疫球蛋白,可以短期预防,如麻疹患者恢复期血清和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乙型肝炎等。近年来已研究应用多肽疫苗及基因工程疫苗,有高效、安全、可以大量制备等优点,但尚须进一步研究及完善。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