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事故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一)

发布时间:2020-12-08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7444

许多事故往往是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的特征,但纵观并分析各类事故可知,人的不安全行为、物(机)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以及安全管理体系的系统性问题,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因素。而一旦这些因素中的相关部分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和部位等多维空间发生组合和有效碰撞,事故就会发生,这就是事故的偶然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偶然性中有必然性,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人们要认识必然性就要透过偶然认识必然。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变化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向,正如墨菲定律描述的,“如果事情有可能变坏,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迟早都会发生”,“一定要发生”是必然性的逻辑意义,“一定要”不是“马上要”。必然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的地位,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其特点是确定性。而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中并非不可避免的必定要发生的,而是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向。必然与偶然是统一的,在偶然中隐藏着必然性,而任何偶然性又总是服从于必然性。偶然只是必然的外衣,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总是支配着偶然性,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从表面上看似乎都是偶然的,是一种随机的小概率事件,然而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偶然事件,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着它的必然性。偶然仅是事件发生的某个时空,必然的是它迟早都要发生。任何责任事故都既有偶然性的一面也有必然性的一面,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共同存在并相互作用最终促成了事故的发生。

当事故发生后,很多人只看到表面的现象,觉得这纯粹是一次偶然的事故,不去理解必然性的逻辑意义,不去深挖事故的根本,不去研究寻找事故发生的必然性。这就是很多小概率事故会不断重复出现的原因。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实际上是因果关系,必然性是因,偶然性是果,根除了因,果就不存在。人为因素、物(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管理体系构成了必然性的基本要素,而必然性是偶然性的基础,所以防止事故发生的重点应放在防止引起事故发生的必然性上,尽量根除基础性的东西,就可以防止偶然性事件的发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丁未然。也就是说,如果能够通过事故的现象(偶然性)来抓住事故的本质(必然性),认识必然性,通过采取措施来除掉事故发生的必然因素,这样就断了偶然性的根基,就不会有安全事故的发生。

案例1少有的真空油泵爆炸

某实验室晚间真空油泵运转时发生爆裂,伴随着一声巨响,整个油泵底部的钢板脱落,油污四溅,见图2-13。图2-14显示泵体内部不应该有的大量乌黑污垢。

图2-13油泵底部钢板脱落、油污四溅

图2-14泵体内部不应该有的大量乌黑污垢

真空油泵发生爆炸是不应该发生的偶然事件。然而这种偶然事件的背后有着许多必然因素支撑,偶然事件是必然的结果,分析可知,有很多的必然性因素。

(1)不顾电器的使用规则,将其置身于弥漫的腐蚀性环境中,大大缩短使用寿命,造成电机腐蚀、线路短路、跳火,从而引起事故。

(2)为贪图方便,追求快捷,将真空油泵当水循环真空泵用,常常用来抽低沸点物质以及酸碱等腐蚀物质,不但缩短使用寿命而且易引发事故。低沸点的有机溶剂被源源不断地抽进油泵内,泵体不爆炸才不符合常理。

(3)偷工减料不装配或者不按照规定装配各种基本的吸收装置,甚至连冷阱中的干冰等冷媒都忘了加,长此以往,油泵不可能不出事。

(4)平时操作粗放,不按照规定进行保养维护。发生事故的这个实验室,从研发人员到主管都不重视规范使用真空油泵,水泵和油泵的区别,在他们心里没有概念,这样下去,没有不出事的道理。

以上不规范行为都是引起泵体爆炸的必然因素,是孕育偶然事故的肥沃土壤,发生事故是必然的,一段时间内不发生事故或发生事故都是偶然的,只是“走运”或“不走运”而已。只有严格按照真空油泵的使用规程去做,剔除所有不安全因素,不让必然性的东西萌芽,偶然性没了基础,油泵爆炸也就不可能发生。

案例2—起偶然的冲料事故

该反应使用的氧化剂为氯铬酸吡啶嗡盐(pyridiniumchlorochromate,PCC),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研发人员用2个摩尔比的PCC进行氧化反应,反应结束后先进行两次减压过滤,然后在水浴不超过40℃的情况下减压浓缩滤液,浓缩完毕后取下茄形瓶,刚放下突然发生冲料,喷泻而出的高沸点浓缩反应液直冲而上,冲破大花板。根据冲料的强度判断,要不是敞口放着,一定会发生爆炸。此反应之前曾进行过十多次,处理方法同上,并未出现类似现象、分析事故原因,一是反应未到达终点,以二氯甲烷为主的滤液中既有产物,也有原料和大量多余的氧化剂PCC;二是在浓缩前未除去多余的PCC,致使加热浓缩时反应或副反应加速,大量放热而发生冲料(甚至可能爆炸)。

操作不严谨不到位,是冲料事故的必然因素,但不是每次都会发生。偶然发生也正说明了内在因素的必然性。在吸取教训后,采取了改进办法,一是时刻跟踪反应是否彻底,二是用还原剂淬灭多余的氧化剂PCC,三是用硅藻土或硅胶短柱过滤。将冲料隐患的必然因素一一去除,这样就做到了本质安全。

 

 

文章来源:《有机合成安全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