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普天同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 标准物质定级证书
  • 豫南检测资质认定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农产品资质证书
  • 伟业计量高企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证书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在线客服

缺血性结肠炎诊治现状

发布时间:2015-03-07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236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最常见的肠道缺血性疾病。由各种因素导致某3段结肠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引起的病变,是下消化道出血第二位病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确诊较为困难,误诊率高,约19.6%的患者仍需事术治疗,总死亡率12.7%,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医脉通从《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上整理了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现状。

流行病学

IC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易发予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上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90%以上为年龄>60岁的老年人。目前年轻患者的报道逐年增多,其发病与血管炎、凝血功能障碍、非法使用可卡因和各种医源性因素等有关。由于部分患者一过性的病程未就诊及临床一定的误诊率,其发病率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有报道其年发病率为(4.5~44)/10万人口,重症患者的死亡率>50%。

临床表现

所有的肠段均有可能受累,左半结肠最为多见,常以脾曲为中心,即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下动脉供血的“分水岭区”最易受累,这是由于结肠脾曲由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供血,二者之间吻合不完善及边缘动脉较细,易受缺血影响。另外,乙状结肠动脉最后的分支与直肠上动脉分支之间也往往缺少吻合,故乙状结肠也是好发部位。直肠由肠系膜下动脉和直肠动脉双重供血,缺血少见。

1966年Marston报道了16例1C,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一过型、狭窄型和坏疽型,后又将其分为坏疽型和非坏疽型。非坏疽型IC通常表现为急性发作的位于左下腹的痉挛性疼痛,排便急迫感,24h内排出鲜红色或紫褐色的血液或血性腹泻,通常不需要输血治疗。腹部触诊在受累肠段有轻中度的压痛;右半结肠局限受累的患者更多的表现为下腹部疼痛而不是便血或血性腹泻;其他症状有厌食、恶心、呕吐、低热等;体检发现左下腹轻中度压痛。坏疽性IC肠道损伤严重,表现为急性暴发性缺血伴透壁性梗死;出现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炎体怔,肠鸣音开始亢进,后逐渐减弱至消失。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