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普天同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 标准物质定级证书
  • 豫南检测资质认定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农产品资质证书
  • 伟业计量高企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证书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在线客服

危险源的辨识

发布时间:2015-08-19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944

(一)危险源辫识原理

危险源辨识原理是依据辨识区域内存在的危险物料、物料的性质、危险物料可导致的危险性3个方面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危险源辨识应达到以下4个目的:

1) 识别与系统相关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2)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

3) 估计和鉴别危害对系统的影响;

4) 将危险危害分级,为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事故提供依据。

(二)危险源辫识程序和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分为辨识方法和辨识单元的划分、辨识及危害后果分析两大步骤,并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

1.危险源辨识方法

与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方法相同。有直观经验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标准进行辨识的方法等。

(1) 直观经验法该种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的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

1) 对照分析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其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分析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知识和占有资料局限等方面的限制。

安全检查表是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编制的,具有应用范围广、针对性和操作性强、形式简单等特点。检查表对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安全检查表用于辨识危险、危害,需预先依据安全法规和标准,参考相应专业知识和经验制定各个方面的安全检查项目内容,检查内容针对工程项目实际,逐项予以回答“是”、“否”或“有”、“无”,凡不具备的条款均是问题所在,也就是事故隐患,据此就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该种方法需要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由于其简便直观也较受企业和安全管理部门的欢迎。

2)类比推断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作业条件的经验以及安全的统计来类比推断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它也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对那些相同的企业,它们在事故类别、伤害方式、伤害部位、事故概率等方面极其相近,作业环境的监测数据、尘毒浓度等方面也具有相似性,它们遵守相同的规律,这就说明其危险危害因素和导致的后果是完全可以类推的。因此,新建的工程项目可以考虑借鉴现有同类规模和装备水平的同类企业,依此辨识危险危害因素,具有较高的置信度。

3) 专家评议法:是一种吸收专家参加,根据事物的过去、现在及发展趋势,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对事物的未来进行分析、预测的方法。实质是集合了专家的经验、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特别是对同类装置进行类比分析、辨识危险危害因素的方法。

此种方法对专家素质的要求较高,一般应由专业、安全、评价、逻辑、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共同进行。

(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的分析,已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分析方法也多达几十种,这些分析方法各有特色,可适用于不同的领域、阶段和场合。以下仅介绍几种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 安全检查表法((SCL):是将一系列分析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的状态,这些项目包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储运等各个环节。通常用于检查各种规范、标准的执行情况。此方法简单、易行、直观,可对系统进行快速分析,也可对系统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

2) 预先危险分析法((PHA):在系统设计之初,对系统进行初步定性评价的一种分析方法。

3)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FMEA):是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分析飞机发动机故障而开发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一种系统故障的事前考察技术,是在可靠性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许多国家在核电站、化工、机械、电子、仪表、工业中均有大量的应用。其基本内容是从系统中的元件故障状态进行分析,逐步归纳到子系统和系统的状态,主要是考察系统内会出现哪些故障及对系统的影响。

4) 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是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于1974年针对化工装置而开发的一种危险性研究方法,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系统中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变化(或偏差),然后再继续分析偏差造成的原因、后果及可以采取的对策。

5) 事故(故障)树分析法(FTA):是通过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一来进行安全分析的方法,具有简明、形象化的特点,体现了利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预测性。此种方法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深入提示事故的潜在原因,因此在工业上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与此方法较为相近的还有事件树分析法(ETA)。

6) 危险指数法:利用每个子系统的危险指数值,来计算系统的危险指数的评价方法,此方法计算比较精确,但计算较复杂。常用的有道化学危险指数法、蒙德法等。

7) 人的可靠性分析方法(HRA):指利用人的可靠性的概率来计算系统的可靠性的分析方法。

8) 概率危险评价方法(PBHA):指通过分析子系统的可靠性来计算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的概率大小的分析方法。

(3)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标准进行辨识的方法详见本章第四节内容。

2.危险源辨识单元划分

辨识单元就是在危险危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辨识目标和辨识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分成有限、确定范围进行辨识的单元。辨识单元是为便于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工作的进行而划分的,辨识单元的划分有利于提高辨识工作的准确性;辨识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还可以按辨识的需要将一个评价单元再划分为若干子评价单元或更细致的单元。

由于至今尚无一个明确通用的“规则”来规范单元的划分方法,因此会出现不同的人员对同一个辨识对象划分出不同的单元的现象。
辨识单元的划分有多种方法,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生产过程相对独立、空间位置相对独立;

2) 事故范围相对独立;

3) 具有相对明确的区域界限。

3.危害后果分析

事故危害后果分析有较多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不同场所、不同物质、不同行业对技术分析的适用性也有较大的差异。如在化工生产中进行事故危害后果分析时常使用的有: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及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日本化工企亚六阶段安全评价法;中国的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等。机械工厂、电力行业也有适合本行业的危害后果分析方法。

通过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价确定的一隐患,需由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隐患治理的安全技术措施或安全项目计划,并协助企业领导人根据生产需要安排资金、人力和时间进度计划、督促按计划完成各项隐患治理项目。

4.危险源辨识的工作程序

(1) 对辨识对象应有全面和较为深人的了解。

(2)找出辨识区域所存在的危险物质、危险场所。

(3) 对辨识对象的全过程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4)根据相关标准对辨识对象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

(5) 对辨识对象可能发生事故的危害后果进行分析。

(6) 对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的参考分级,为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危险源分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7) 划分辨识单元,并对所划分的辨识单元中的细节进行详尽分析。

(8)为企业应急预案的制定、控制和预防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损失率提供基础依据。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