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普天同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 标准物质定级证书
  • 豫南检测资质认定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农产品资质证书
  • 伟业计量高企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证书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在线客服

食品添加剂硅酸镁检验方法(一)

发布时间:2020-08-02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755

A.1 一般规定

本标准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的纯度均为分析纯,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应按GB/T601、GB/T602和GB/T603的规定制备,试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中三级水的规定。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

A.2.1 pH试验

称取适量试样,用水配制成100g/L浆状溶液,溶液pH为7.0~11.0。

A.2.2 镁的鉴别

A.2.2.1 试剂和材料

A.2.2.1.1 盐酸溶液:1+9。

A.2.2.1.2 氨水溶液:1+9。

A.2.2.1.3 碳酸铵溶液:将20g碳酸铵溶于20mL氨水溶液中,加水稀释至100mL。

A.2.2.1.4 磷酸钠溶液:将磷酸氢二钠(NaH2PO4·7H2O)溶于水,配制成120g/L的溶液。

A.2.2.2 鉴别方法

称取约0.5g试样,与10mL盐酸溶液混合,过滤,收集滤液。用氨水溶液中和滤液至石蕊试纸呈中性,加入5mL碳酸铵溶液,搅拌均匀,此时不应产生沉淀。再加入5mL磷酸钠溶液,观察到白色结晶沉淀,加入10mL氨水溶液,白色结晶沉淀不溶解。

A.2.3 硅酸盐的鉴别

用铂丝环蘸取磷酸铵钠结晶数粒,在无色火焰上熔化成小球后,趁热蘸取样品,再熔融,二氧化硅即浮于小球表面,放冷,呈网状结构的不透明小球状。

A.3 氧化镁(MgO,以灼烧基计)的测定

A.3.1 试剂和材料

A.3.1.1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

A.3.1.2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mol/L。

A.3.1.3 甲基橙指示液:1g/L。

A.3.2 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约1.5g,精确至0.0001g,置于250mL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加入50.0mL硫酸标准滴定溶液,在蒸气浴上加热1h,冷却至室温,加入几滴甲基橙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过量的酸,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橙色,30s内不恢复原色即为滴定终点。

A.3.3 结果计算

氧化镁(MgO,以灼烧基计)的质量分数W1,按式(A.1)计算:

式中:

V0——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0=50),单位为毫升(mL);

c0——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试样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氧化镁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MgO)=40.3]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w0——试样干燥减量的质量分数,%;

w3——试样灼烧减量的质量分数,%;

1000——体积换算系数;

2——摩尔换算系数。

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1.0%。

A.4 二氧化硅(SiO2,以灼烧基计)的测定

A.4.1 试剂和材料

A.4.1.1 氢氟酸

A.4.1.2 硫酸。

A.4.1.3 硫酸溶液:

A.4.2 仪器和设备

A.4.2.1 铂坩埚:50mL。

A.4.2.2 高温炉:温度能控制为900℃±50℃。

A.4.3 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0.7g,精确至0.0001g,置于一个150mL烧杯中,用移液管移入20mL硫酸溶液,在蒸气浴上加热1.5h,用无灰滤纸过滤。用约100mL 60℃~80℃热水洗涤残渣3次。将滤纸及残渣一起转移至铂坩埚中,在电炉上缓慢加热干燥、灰化,然后在900℃高温炉上强烈灼烧30min,冷却后,称重(m1)。用水润湿残渣,并加入6mL氢氟酸和3滴硫酸,在电炉上缓慢蒸发至干,在900℃高温炉上灼烧5min,冷却后,称重(m2)。两次称重差即为SiO2的质量。

A.4.4 结果计算

二氧化硅(SiO2,以灼烧基计)的质量分数w2,按式(A.2)计算:

式中:

m1——灼烧后坩埚连同滤渣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加酸灼烧后坩埚连同滤渣的质量,单位为克(g);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w0——试样干燥减量的质量分数,%;

w3——试样灼烧减量的质量分数,%。

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1.0%。

相关链接:食品添加剂硅酸镁

 

 

文章来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汇编食品添加剂(四)》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