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普天同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 标准物质定级证书
  • 豫南检测资质认定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农产品资质证书
  • 伟业计量高企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证书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在线客服

科技增产愈发困难

发布时间:2014-12-18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465

在业界看来,探究“十一连增”,本质问题不是争执增与没增,而要看到粮食增幅在减缓。

2011年起,粮食的增产幅度分别为4.5%、3.2%、2.1%、0.9%。与前些年靠增加种粮面积的手段相比,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张卫建表示,近几年,科技增粮助单产的压力在不断增大。“这就像跳高,矮的时候容易跳过去,高的时候就会越来越难。”王振林说。

品种选育困难则是突出的表现。粮食增产四成源于品种,这是业界的共识。然而,近些年来寻找有突破的品种却变得越发困难。

一直从事水稻育种工作的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尹海庆更是深知其中不易。而这有来自气候条件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等方面的压力。

“新品种不仅要高产、稳产,还要抗自然灾害。”尹海庆说,增产对品种的要求愈来越多,但有突破性的品种不多。

此外,现在老百姓越来越倾向于简化栽培,比如说,改插秧为直播,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老百姓的生产方式倾向于简化,由着经验自己做。”张卫建说,如果不针对老百姓对生产方式的选择,去配套一定的耕作栽培技术、施肥技术以及新的品种等,粮食肯定会减产。

协同攻关稳粮产

尽管如此,现有的高产攻关试验纪录仍让人们对科技有着很大的期待。

不过,王振林表示,这些高产纪录和高产典型很多是以较高的资源投入为前提的,比如说水、肥、药和人力的投入较高,经济效益较低,生产上还难以大面积地推广应用。

基于此,王振林说,现有的科技课题必须更加贴合生产的迫切需求,既要高产,又要高效。比如说,如何实现既定的目标产量与肥水用量相匹配,肥水的施用时间与作物生长的需求相匹配,种植管理技术如何更加轻简高效并更加适合机械化作业等等。

当然,这些目标的实现,只有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协同攻关,减少重复性劳动,才能作出更大突破。

“目前科研立项分散,很多科研单位以及育种单位各做各的,而农业基础科研需要做到资源的共享和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和利用。”尹海庆说。

不过,目前国内已经在探索利用学科群、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粮食高产创建等平台,开展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科技协同研究。

另外,粮食要增产,除了科技之外,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即一方面探索高产高效的技术,使得好品种与好技术搭配,并且能恰如其分地落实到适宜的地块中去;另一方面要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经营体系上转变,“有规模化,才能标准化,才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