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4.液固色谱的流动相
在液固色谱法中,当某溶质在极性吸附剂硅胶色谱柱上进行分离时,变更不同洗脱强度的溶剂作流动相时,此溶质的容量因子k也会不同,依据下式可知:
式中,k1、k2分别为溶质被两种具有不同溶剂强度参数εo1和εo2溶剂洗脱时获得的容量因子;β为吸附剂的活性;As为溶质分子的表面积,二者皆为定值。
上式表明k值商的对数与两种溶剂εo数值之差成正比。因此可近似认为,εo值变化0.05,就可使溶质的k值变化2~4。若采用的起始溶剂的洗脱强度太强(k值太小),则可再选用另一种洗脱强度较弱的溶剂,以使溶质的k值达到最佳值(1≤k≤10);反之,若初始溶剂的洗脱强度太弱(k值太大),就要选用另一个洗脱强度较强的溶剂来取代。通过试差法总可以找到洗脱强度适当的溶剂。
在液固色谱法中,若使用硅胶、氧化铝等极性固定相,应以弱极性的戊烷、己烷、庚烷作流动相的主体,再适当加入二氯甲烷、氯仿、乙醚、异丙醚、乙酸乙酯、甲基叔丁基醚等中等极性溶剂,或四氢呋喃、乙腈、异丙醇、甲醇、水等极性溶剂作为改性剂,以调节流动相的洗脱强度,实现样品中不同组分的良好分离。若使用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微球、石墨化炭黑微球等非极性固定相,应以水、甲醇、乙醇作为流动相的主体,可加入乙腈、四氢呋喃等改性剂,以调节流动相的洗脱强度。
在液固色谱法中,常用水对硅胶固定相进行减活处理,此时流动相中水的饱和度应小于25%,若水含量过高,大量水附着在硅胶上会使液固色谱过程转变成液液色谱过程而影响分离效果。若选用极性强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腈、异丙醇等代替水作减活剂,就可克服水的负面影响,并会对分离因子a、容量因子k的变化产生更大的影响。
在液固色谱法中,使用混合溶剂的最大优点是可获得最佳的分离选择性。此时,若混合溶剂中强极性溶剂的含量占绝对优势或含量很低,其分离因子a呈现最大值。此外若使用具有氢键效应的溶剂,如正丙胺、三乙胺、乙醚、异丙醚、甲醇、二氯甲烷、氯仿等作改性剂,则可显著改善色谱分离的选择性。
使用混合溶剂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使流动相保持低的黏度,并可保持高的柱效。如使用强极性乙二醇作改性剂,它的黏度高达16.5 mPa·s,大大超过高效液相色谱允许使用的黏度范围,但实际使用时,仅需将1%~2%的乙二醇加到弱极性溶剂中,就可获得洗脱强度高的混合溶剂,其黏度却符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要求。
5.液液色谱的流动相
在止相液液分配色谱中,使用的流动相相似于液固色谱法中使用极性吸附剂时应用的流动相。此时流动相主体为己烷、庚烷,可加入<20%的极性改性剂,如1-氯丁烷、异丙醚、二氯甲烷、四氢呋喃、氯仿、乙酸乙酯、乙醇、甲醇、乙腈等,这样溶质的容量因子k'会随改性剂的加入而减小,表明混合溶剂的洗脱强度明显增强。
在反相液液分配色谱中,使用的流动相相似于液固色谱法中使用非极性吸附剂时应用的流动相。此时流动相的主体为水,加入<10%的改性剂,如二甲基亚砜、乙二醇、乙腈、甲醇、丙酮、对二氧六环、乙醇、四氢呋喃、异丙醇等。溶质在混合溶剂流动相中的容量因子k'会随改性剂的加入而减小,表明混合溶剂的洗脱强度增强。
相关链接:液固色谱法和液液色谱法(五)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