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污染土壤修复的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8-07-19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775

1.发展快速原位检测技术

在开展场地污染土壤修复之前,污染诊断与风险评估是第一步。当前传统的处理方法要经过现场采样、实验室样品分析、数据汇总和专业风险评估等多个环节,过长的事故处理时间,大大加剧了污染造成的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更需要运用快速的场地污染诊断与风险评估技术,以缩短事故处理周期,加快污染土壤的修复进程。目前我国科研工作者正在研发污染土地的重金属快速原位检测技术,该技术应该在研发污染土壤样品重金属现场测定的方法和配套设备基础上,集成GPS/GIS/RS技术,实现环境样品重金属浓度和污染环境信息、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可以大幅度提高突发事件中污染控制的决策速度。

2.创新性修复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1)污染现场的植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已逐步发展成为当今环境科学和土壤学等相关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越来越受到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然而,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在总体上仍旧处于应用基础研究阶段,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核心问题首先是超富集植物的发现、筛选、培育和驯化,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同时,在修复机理的研究方面,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积累及其解毒机理等一系列基础理论问题有待深入,并在此基础上将自然界中超富集植物的耐性基因移植到生物量大、生长速率快的植物中去,以克服天然超累积植物生物量小的缺点,提高植物修复效率。

(2)污染场地的微生物修复

由于城市化进程中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迫切需要解决污染场地的修复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农药厂有机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但是总体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从未来的发展来看,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将是我国污染土壤修复中的重点方向之一。

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近年来受到了普遍关注,特别是在农药和石油污染土壤中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实践。然而,微生物修复的周期较长,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较多,应该加强土壤微生物降解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以便对影响其活性的环境因子进行选择与调控;同时,应该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开发新的高效基因工程菌,向污染土壤中投加环境适应强、降解效能高的菌种或菌群以提高处理效果。

(3)发展联合修复技术

由于土壤环境污染的复合性和复杂性,单一的修复方法往往很难满足实践工作的需要,因此应用多种修复技术的联合修复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能降解污染物的高效工程菌,培育高效超富集植物,利用酶工程技术,生产、提取、纯化和固定酶或酶制剂,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问。微生物一植物一酶组合时能形成营养来源和环境空间的互补,应该特别关注这一体系在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修复中研究与实践。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