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一)桐油的快速检测
[检测原理]
桐油是从桐树果实中提出来的油,是一种快干性油,工业中用作油漆及涂料。桐油应用广泛,其色、味与一般食用油相似,故常有因误食而中毒者。
食用油中如掺有桐油,常采用三氯化锑法、亚硝酸法及硫酸法进行检验。
[操作方法]
方法1(三氯化锑法):取油样1mL于小试管中,沿管壁小心加入桐油鉴别试剂A1mL,使试管中溶液分为两层,将试管置于40~50℃温水中(温度不宜过高),加热约10min。如有桐油存在,溶液分层的界面上,会出现紫红色至深咖啡色的环,加热时间延长,颜色会加深,更易观察。
说明:本法对菜籽油、花生油、茶籽油中混杂桐油很灵敏(可达0.5%),但豆油、棉籽油存在有干扰。
方法2(亚硝酸法):取5~10滴油样于试管中,加入2mL石油醚,使油溶解,加入3~4粒桐油鉴别试剂B,加入1mL硫酸(硫酸:水=1:1),摇匀静置,在5~15min内观察石油醚层(上层),若呈现白色浑浊即为阳性。放置后变黄色。
说明:本方法适用于豆油、棉籽油及深色油中混杂桐油的检出,检出限0.5%。
本方法不适合用于芝麻油。大量青油(梓油)存在,对本法有正干扰。
方法3(硫酸法,需自备硫酸):取油样数滴,置于白色点滴板凹穴中,加入1~2滴浓硫酸,如有桐油存在,则呈现深红色并凝为固体,同时颜色逐渐加深,最后成为黑色凝块。
(二)蓖麻油的快速检测
[检测原理]
蓖麻油是一种工业和医药上的重要用油,不能食用,误食后会引起腹泻。蓖麻油能与无水乙醇以任何比例互相混合,而其他植物油不易溶于无水乙醇,故可以根据这一差别检验食用油中是否混入了蓖麻油。
[操作方法]
取油样5mL,置于有0.1mL刻度的10mL离心管中,加入5mL无水乙醇液,密塞,剧烈振摇2min,去塞,将离心管置于离心机中,以1000r/min的速度,离心5min。取出离心管,静置30min后,读取离心管下部油层的体积数,如低于5mL,则表示油中掺有蓖麻油。
说明:
(1)本方法检出限为5%(油样中含有5%以上的蓖麻油即可检出)。
(2)巴豆油也溶于无水乙醇,结果一样,故还需用下面的方法做巴豆油的检验。
(三)巴豆油的快速检测
[检测原理]
巴豆油是一种剧毒的非食用油,把巴豆油与巴豆油鉴别试液混合后加热,在两液交界处会产生红棕色的环,可作为鉴别巴豆油的项目之一。
[操作方法]
取一支试管,加入3mL巴豆油鉴别试液。另取一支试管,将1mL油样注入其中,加入无水乙醇液5mL,充分混匀后,将此溶液沿着管壁慢慢加到盛有巴豆油鉴别试液的试管中,将此试管置40~50℃温水中加热30min,如在两液界面处出现棕色环,表示有巴豆油存在。做阳性对照实验加以确认。
[说明]
(1)本方法检出限为2.5%。
(2)棉籽油、菜籽油、豆油有时也会产生淡红色环,但与巴豆油红棕色环很容易区别。
(3)因掺巴豆油量的增加,色环的颜色由红棕~棕黑色。
(4)巴豆油鉴别试剂为强碱溶液,一旦溅入眼内,要用大量清水冲洗。
(四)矿物油的快速检测
[检测原理]
矿物油来源于石油分馏的产物,属于较高级的直链烷烃,对人体有害。而食用油脂系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尽管两者外观有某些相似,但其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矿物油污染食用油的情况常见于机器润滑油溢入,或盛装过矿物油的瓶、桶又装食用油,掺杂使假等。
[操作方法]
方法1:取1滴油样于比色管中,加5滴矿物油鉴别试剂(强碱溶液,谨慎操作)和5ml,无水乙醇,不加盖,于80~100℃水巾加热(或将开水倒入烧杯中,将比色管放入水中)10min。加热过程中随吋轻轻摇动,取出时乙醇容量不要少于4mL,加入5mL蒸馏水或纯净水,若发生浑浊为阳性,其浊度随矿物油的浓度增加而加大,其最低检出量为0.1%。如果油中混有硬度较大的水时,也会发生浑浊,久放产生沉淀;混有矿物油时久放会析山透明油滴浮于液面。操作中可用矿物油阴性样品作对照试验(见图3-1)。
方法2:取根据矿物油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发生荧光,而植物油无此性质。据此可以检验出矿物油。
图3-1矿物油快速检测结果
(依次为机油、煤油和葵花籽油)
操作:取汕样及已掺有矿物油的对照油各1滴,分别滴于两张白色滤纸片上,置紫外灯下观察。油样于对照油样出现青色荧光,则表示油样中掺有矿物汕。
方法3:作为食用油脂的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即皂化反应),其产物皆易溶于水。而矿物油则不能皂化,也不溶于水。据此性质即可通过皂化反应来检验矿物油。
操作:把1mL油样置于100mL的三角瓶里,加入1mL矿物油鉴别试剂和20mL无水乙醇。接上空气冷凝管。将三角瓶置于沸水浴中。加热回流5min,皂化过程中,随时振摇。皂化后,加入25mL沸水,混匀。溶液如呈浑浊,或有油状物浮起,示有矿物油存在。
文章来源:《食品快速检测实训教程》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