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案例3
某实验室因调整需要搬迁,将遗留的大量报废试剂统统倒入废液桶和固体废弃物桶中,下班时,最后一位研发人员将三乙胺和乙醇钠也一并倒入,当时没有发现异常就离开了,实验室里空无一人。不久,该实验室的自动报警系统发出火灾报警铃声,相关人员及保安立即赶到该实验室灭火,经过大家的努力,大火终被扑灭,如图21-9所示。落地通风橱被烧得面目全非,风管和风机被烧毁,直接损失超过两万元。
图21-9大火被扑灭后的实验室和走廊
至于为什么会燃烧,当事人也不清楚,只好凭想象描述:可能是未进行后处理的工业级乙醇钠中含有少量的金属钠,钠与空气中的水汽发生反应,局部剧烈放热,发生自燃,进而引起废溶剂桶中的有机溶剂燃烧而导致火灾。这样的分析不仅笼统、牵强,而且很荒诞,工业级乙醇钠中怎么会含有金属钠呢?正是由于该实验室根本不重视对危险化学废弃物的管理,所以大家都想不起来往桶里倒了什么物质,当然也就找不到是因何物引起火灾。
置评:
平时未及时逐一处理危险报废试剂,安全观念淡薄、管理失控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案例4
某合成部门接到通知,限期整体搬迁至很远的分公司,因此留下大量来不及处理的危险化学报废试剂和危险废物,如图21-10所示。
由于时间紧迫,领导只好将这些危险化学报废试剂和危险废物交给留守人员处置,结果由于不明各种物品性质而发生起火燃烧事故,见图21-11[图21-11(a)、(b)为事故录像截图]。
图21-10危险化学报废试剂和危险废物
图21-11对一批不明废弃物进行处理,导致通风橱内燃烧以及大火被扑灭后的残局
置评:
(1)平时一心抓项目进度,忽视安全,没有及时处理掉日常产生的报废试剂,日积月累,导致大量危险报废试剂及废弃物堆积过多,留存时间太长,出事故是必然。
(2)处理大量的危险报废试剂及废弃物时不能心急,一定要花足够的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耐心地逐一单独处理。
案例5
废物收集人员从某实验室运出一个装满固体废料的桶(图21-12),在搬运过程中,该固体废料桶中突然有火苗蹿出,为了不致引燃推车里其他的有机废液桶,该废物收集人员立即用双手拎起正在燃烧的固体废料桶出楼(图21-13),之后,被赶来的研发人员用灭火器将火扑灭,并彻底处理了该桶中的危险物品,直到没有氧化性、pH呈中性为止。
图21-12废弃试剂和装有固体废料的桶
图21-13双手拎起正在燃烧的固体废料桶
由于废物收集人员行动果断而敏捷,将燃烧的废物桶及时移出装满有机废液的推车,双手拎起燃烧的废物桶离开研发大楼,避免了一场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该实验室对发生起火的废料桶进行了细致检查,发现固体废料桶内的废弃物品很杂乱,既有固体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钾)等无机盐、过柱后的废硅胶、脱脂棉,还有有机溶剂,以及误操作倒入的氧化剂亚氯酸钠。
起火原因很有可能是亚氯酸钠氧化有机化合物导致局部放热,从而引燃硅胶中残留石油醚等溶剂。
置评:
实验室安全管理混乱,员工安全观念淡薄,不重视危险报废试剂和危险废物的及时妥善淬灭处理,是这次起火事件的主要原因。
案例6
某研发人员处理自己长久留存下来的各种固体废旧试剂。他先将这些固体废旧试剂倒入一个5L的塑料烧杯中,然后在向烧杯中倒入一瓶固体甲酰肼时突然冒出黄烟并着火。事故当事人与同事用黄沙和灭火器迅速将人火扑灭,如图21-14所示
图21-14事故录像截图
(a)向烧杯中倒入固体废旧试剂;(b)烧坏突然冒出黄烟并着火;(c)将大火扑灭
当事人在事后分析,固体试剂混合淬灭不像液体混合淬灭那么均匀,估计为固体试剂混合储热发生燃烧,因为有些有机试剂虽为固体,但仍有一定的着火点。各种固体试剂混合物之间发生反应而造成局部过热导致燃烧。
置评:
(1)处理方法不对,不能采取固相直接淬灭,危险固体试剂要单独溶解于合适溶剂中才能做淬灭反应。
(2)即使类似碳酸钠等无大的危险性的固休废弃物品也需用合适溶剂(如水)溶解稀释,并做中和处理,以避免局部放热。
(3)只有硫酸钠等无危险性的报废物品,才可以不用化学方法处理。
文章来源:《有机合成安全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