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案例3
某研发人员按照文献做如下反应:
反应物和溶剂:500g氯丙酸乙酯,450gTMSCl,200g钠沙,3L乙醚。
首先要制各钠沙。在5L三口瓶中加入甲苯和200g钠,加热回流,将钠熔融,然后机械搅拌迅速将其打成细小钠沙,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停止搅拌,将甲苯倒出,用200mL乙醚洗涤钠沙两次,加入3L乙醚,得钠沙的乙醚混合液。将TMSC1倒入,然后在氮气保护下滴加氯丙酸乙酯。在滴加了一部分氯丙酸乙酯后,反应触发,剧烈放热,冷凝管口的气球爆炸,钠沙和乙醚从冷凝管上方的出口喷出,冷凝管被冲离反应瓶而掉落,然后冷凝管的水流出,遇桌面上的乙醚和钠,整个桌面燃烧起来。大家齐心协力灭火,然而,此时当事人却做了一个极端错误的动作(拉下通风橱门)和荒唐的决定(不关排风),这更增加了灭火难度。大家在一场混乱中将整层的大小灭火器和黄沙全部用完,也没能将火扑灭。这时消防喷淋启动,人员只好撤离,一直到安全管理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指挥,才将大火扑灭。最终现场一片狼藉。
原因分析:①这是产气反应,没能将产生的气体及时导出,也没有采取措施冲稀易燃易爆气体;②没能控制好反应,导致蓄积反应潜热而发生冲料:③反应瓶太小,留下的有效空间太小,不符合安全要求;④起火时错误地拉下通风橱门,导致灭火剂无法喷入,属于无效灭火;⑤起火后不关排风,结果是持续供氧,火越烧越旺,使得灭火异常困难;⑥从安全热容量的角度分析,此反应选择乙醚做溶剂是不恰当的,因为乙醚的沸点低,比热容小,温度稍高就引起冲料,不好把控,应选择异丙醚、甲基四氢呋喃等较高沸点的溶剂。
案例4
某研发人员做以下反应:
该反应此前已经做过多次小试,此次放大8倍。首先在冰水浴里向反应液中滴加过氧化氢,滴加完后,在瓶口套上一气球做缓冲,然后升至室温,在升温过程中,反应突然爆发,大量气体爆破气球,反应液从瓶内喷发出来,飞溅出来的三氟乙酸溅到当事人的脸部,用大量水冲洗后,仍有灼热感。隔日当事人发现脸上有明显灼烧痕迹,去医院检查后休息了三天。
原因分析:过氧化氢分解产生大量氧气。有人做了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特性的研究,他们探讨了不同浓度、温度、酸碱度等条件下过氧化氢水溶液的分解情况。他们认为,若条件控制不当,反应体系中剩余的大量过氧化氢会发生剧烈分解,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文章来源:《有机合成安全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