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少数民族的原生态计量方式

发布时间:2015-08-12 00:00 作者:中国计量网 阅读量:1338

在几乎没有法律约束或法律约束微乎其微的自然生态中,一些人类群体常常是依靠群体的本能习性和民族的风俗,进行着一系列自发的认识自然、规范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这种活动很大一部分是我们看来的计量,我把它称做原生态计量。了解原生态计量,会让我们当今的计量人豁然开朗:原来,计量是人类认识自然、规范自然、改造自然的最基本活动,就像人类直立行走一样重要。以下介绍的部分少数民族的计量方式,均来自对其民族民俗状态的收集。现今你若有时间去这些民族参观调查,有可能还会见到本文中所述的某些印迹。

布朗族的计量

1.刻竹计数(记数)

这是布朗族人相互间借贷时常用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刻两片花纹相同的竹片表示数量,由借者和贷者各持一半,到期赔还时核对无误,竹片即当面销毁。

2.长度计量(度)

布朗族人计算长度有肘拿(两手平伸的距离)、卡(拇指与食指张开的距离)。

3.质量计量(量与衡)

计重单位有砒(1砒相当于1.25公斤)、筒(即竹筒,1筒相当于1公斤)、箩(1箩相当于12.5公斤)、挑(1挑相当于25公斤)。20世纪初,布朗族人开始使用斤、两、钱等来计数。

独龙族的计量

独龙族是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还在使用木刻、竹刻、结绳和数玉米粒记事的民族之一。木刻和结绳在独龙族的现实生活中使用普遍,且内容丰富。尤其是木刻,不仅独龙族民间使用,官方也使用。

1.木刻计量(记数)

使用木刻是独龙族的风俗。据记载,维西叶枝土司、西藏察瓦龙土司、清朝官员、民国官员都依从该风俗曾使用过木刻。官方木刻主要用于通信,民间木刻既用于传递信息,也用于记事。木刻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比如官方木刻,如果派来一员大官,就在上边刻一个大缺口,大缺口后的小缺口数量则表示来了几个随员;命令几个伙头①接,就在下边刻几个较大的缺口;要几个背夫,则在这些缺口之后刻几个小缺口。如果要求速派人修路,就在木刻前端平面削去一块。此外木刻通过别的附加物,还可表达更为丰富的意思,如绑上鸡毛、竹箭,则表示要迅速传递;加松明子,则表示星夜兼程不能停止;绑上辣椒,则表示如有违抗,必受皮肉之苦,严厉制裁。还有民间木刻,如订婚后,男方不断送彩礼给女方,每送一次,具体数目都刻在木刻上,中劈两份,各执一半,待木刻上记的数一够,即可举行婚礼。订婚后,如发生婚姻纠纷,男方还可执木刻为凭,索回彩礼。借债也用木刻记录,借玉米,就在木刻的两面刻同样数字的缺口,然后中劈两份,各执一半,还清时两家当场烧掉;借牛、借猪都用竹劈子量胸围,然后用拳量竹劈子,有几拳就在木刻两边刻几个缺口,中劈之后,各执一半,还清时烧掉木刻。此外,亲友间约会、卡桑②之间开会或动员与土司打伏,也都用木刻通知。

2.结绳计量(时间)

结绳多用于计日程。约定开会时间,出远门计天数,过卡雀哇③节请远方的亲朋等,都少不了结绳。如约定开会时间,由召集人或发起人,结若干疙瘩数字相同的小麻绳,派人送出去,接到的人立即出发,每走一天解去一个疙瘩,解完了,开会日期也就到了。

注:①伙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云贵总督锡良派夏瑚巡视了独龙江(俅江,又称 江)一带,逐村委派原来的头人为伙头和甲头,并分别发给委任状一张和小红帽一顶。

②卡桑:村落公社的头人,有的就是家族头人或家族长,独龙语叫“卡桑”或“吉马”,一般都由辈分较高、能说会道、较为富裕的男子担任,但没有世袭权。

③卡雀哇:独龙江地区独龙族唯一的年节,一般在农历腊月间、收获后过。

鄂伦春族的计量

解放前,鄂伦春族在度量衡方面也很原始。

1.长度计量(度)

以马走的时间来计算距离(骑马每天约走50公里);以两手向两侧伸展为长度标准。

2.容量计量(量)

容量以皮口袋计算,1皮口袋约为15公斤。

3.重量计量(衡)

重量以马驮子计算,1驮子约为50公斤。


鄂温克族的计量

1.时间计量

鄂温克人记日期,用一种像符木的东西,其断面是三角形,上面有刻痕,当做日历记日期。他们把一年四季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如把春季称做“打鹿胎的时期”,夏季称做“打鹿茸的时期”,冬季称做“打灰鼠的时期”。

2.长度计量(度)

鄂温克人计算距离,在牧区主要按骑马或坐车走的天数来计算里程。在游猎区则以迁移一次的远近来计算距离,鄂温克语叫“努勒给”。迁移远处叫“高热努勒给”,约10公里,迁移近处叫“达嘎罕努勒给”,为5公里左右。还可以用“步”量,即以半天路还是一天路等概数来计算距离。鄂温克人计算长度和高度,以两手向左右伸展的长度为标准。

3.重量计量

以碗、袋为计量单位;碗叫“超毛恩”、袋叫“鼓力克安”。袋分面袋和麻袋。此外还用斗,1斗为15公斤,1面袋为25公斤,100公斤与1麻袋等量。猎区的鄂温克人以“依尼”计量,每“依尼”即1背,约32公斤。

4.面积计量

牧区以够多少牲畜吃多少天的草来计算牧场面积,农区以播了多少种子来计算耕地面积。

赫哲族的计量

1.时间计量

赫哲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一套历算方法。赫哲族的日历用木圆圈串板条做成,上排12根木条代表12个月,下排31根木条代表31天;中间以一根长木条为界,它的左边为一年中已过去的月和日,右边为未来的月和日,每天翻动以表明时间。在计时上,赫哲族人创造了一套较完整的说法,如:天刚亮,太阳要出来了,太阳一竿子高了,太阳两竿子高了,晌午,过午,黄昏,三星刚出来了,三星一竿子高,三星偏西,三星要落,公鸡叫一遍。赫哲人还通过一年四季景观的变化来区别四季,把积雪融化视为春天来到,树叶茂盛代表夏天来临,草木五色表明秋天开始,江河结冰封冻说明进入冬天。

2.长度计量

赫哲族人计算长度习惯用“庹”(约等于1.67米),如“1庹长”、“100庹长”。以“半天路”、“一昼夜路”等表示距离。

3.年龄计量

有意思的是赫哲族计算年龄,早期使用挂大马哈鱼头的办法,即一岁挂一个鱼头,两岁挂两个鱼头,有多少大马哈鱼头,就表示年龄多大。

基诺族的计量

1949年前,基诺族无文字,在日常生活中以削竹、刻木记事。木刻用厚实、坚硬的竹片做成。一般村社都有8副木刻,1副叫值勤木刻,其余7副是村社用来记账的木刻。各村社使用的木刻按其符号的刻画方法和位置大同小异。

木刻计量:值勤木刻是基诺族值勤人员行使权力的证据。值勤人员的任务是:防火、迎送客人、通信联系。其余的7副木刻为记账木刻,其内容为:总木刻,又叫公差木刻;马料木刻;蔬菜木刻;粮食木刻;肉类木刻;食盐木刻;货币木刻。各类不同内容的木刻,每年要总结一次,达到一定整数的就移到总木刻上去。所以总木刻实际是记载各类物品的总账本。在总木刻上还记载出公差的数字,所以总木刻又叫公差木刻。

在群众中还使用一种借贷木刻,用1根长约2市尺左右的竹片制成。木刻上方刻着的缺口表示借贷的数字,右下方的缺口表示利息。每年缺口以元为单位计,还是以十或百计,由借贷双方商定。借债期满借方还清本利,则将借贷双方保存的木刻当场折毁;若借方只能还清利息,那么债主将两半木刻合拢用刀把右下方的缺口削平,表示第一年利息已还清,第二年利息多少,双方商定后在未削平的左边继续刻出缺口来表示。如果借方还利息仍有困难,则利变本,左上方加刻缺口。
基诺族用竹、木刻记事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初期还在使用。

黎族的计量

直到建国前夕,地处偏僻山区(如海南合亩地区,在五指山的腹心地区)的黎族还沿用本族特有的计量方法。

1.体积计量

买卖聘赠牛只,用拳头来计算其大小,不计重量。常用一条藤自牛肋下部到背项圈紧两头,对接后取下藤,量有多少拳。

2.重量计量

在市场购买农副产品及日用品用秤,以16两为0.5公斤。但计算稻谷则有其独特的计算法,即以“束”为最小单位,每一束(把)约有净谷1公斤,6束为1攒,6攒为1对,2对为1律,2律为1拇(或叫介)。也有用升来计量谷物的,黎族的升有3种:①大升,黎谚称“神方各”,意即谷种升,约(3~3.5)公斤;②公用升,向官府纳粮或交易用(约1.5公斤);③饭升,也称“神塔”,用于量米下锅(每升约1公斤)。

3.面积计量

按播种的数量来计算作物的种植面积。

4.长度计量

其最小单位为“拃”,即拇指与食指(或中指)张开两端距离的长度。

黎族的数字观念从1~100均有本民族的词汇,已懂运算简单的乘除法。方向则以“日头”与“日尾”来代替“东”和“西”。

珞巴族的计量

珞巴族没有本民族文字,计数、记事一直停留在刻木、结绳阶段。算筹除用手指和脚趾外,还用木棍、竹棍、豆粒、石子和串珠等。

在珞巴族的数字观念中,已有自然数词,基本的自然数词有1到10,最高的计数是20。珞巴族不仅有自然词,而且还有一套表数方法。十进位制计数法、二十进位制计数法和筹算。筹算一般采用十进位制计数法,但有时候,又使用二十进位法运算,他们称20为“开”,21是“开”加1,40为两个“开”。“凡算之法,先识其位”。珞巴族在筹算过程中,对数的规律性有了较深的认识,出于计数的需要,发明了“位置制”的计数法。珞巴族的计算和数,作为科学语言,说明珞巴族的理性思维能力已有了相当的发展。然而,珞巴族的理性思维主要还不是抽象的方式,而是以形象的方式进行,始终坚持“屈指可数”的计算方式,不脱离具体的事物。上面提到的作为筹算的手指和脚趾,现在运算时,仍然是珞巴族的主要算筹。

彝族的计量

数学,彝语称为“乍数”,是指凭借观测所得的实践经验作为研究依据的科学算经,包括观测、量度和推算。

彝族通用的度量衡:

1.长度

量长度没有量具,常使用的有卡、排、方等量法。卡,即食指和大拇指伸展后的长度,约5寸。排,即两手臂伸的长度。卡和排皆依成年人一般的长度,于是往往有出入。方,用以量布,即窄布与宽布本身的四方形,4方窄布等于1方宽布。

2.容量

容量单位有大升、斗、石。大升,可容粮食(4~5)公斤;斗,6升为1斗,可容粮食(24~30)公斤;石,10斗为1石,可容粮食(275~300)公斤。

3.重量

重量的量具有秤,与汉族使用的老秤相同(0.5公斤为16两),秤砣用铁或石头。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