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普天同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
  • 标准物质定级证书
  • 豫南检测资质认定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农产品资质证书
  • 伟业计量高企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证书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在线客服

计量工作的国际交流

发布时间:2007-10-28 00:00 作者:国家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1225

      计量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已开始,但基本上限于同苏联和东欧等国家。主要的工作是邀请这些国家的专家来华帮助建立计量基准、标准和中国派人去这些国家留学、进修、实习等。60年代初期,对外交流减少。“文革”期间,除曾派团参加过国际计量测试联合会(IMEKO)的会议外,对外交流几乎处于停顿状态。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后,计量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1985年9月6日《计量法》颁布后,中国的计量工作揭开了新的篇章。根据《计量法》的要求,计量工作必须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计量法规体系和相应的计量监督、技术保障、计量单位等都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才能适应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大循环的需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需要规范市场计量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强化市场监督,这样才能保护国内外消费者利益。
科学技术的进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计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计量技术和管理知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迫切需要加强计量基础工作,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回此,《计量法》颁布以来,中国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内涵上进一步开展了计量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国际计量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国际计量组织和地区性计量组织活动
      计量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国界的。计量单位需要与国际一致,计量管理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这是由于计量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交往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技术监督局十分重视参加国际计量组织和地区性计量组织的活动。到目前为止,国家技术监督局参加的国际计量组织有国际米制公约组织、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国际计量测试联合会、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世界卫生组织次级标准剂量实验室网、国际标准物质信息数据库。
      此外,参加的地区性计量组织有亚太地区计量规划组织。
      国际米制公约组织(法文:Convention du Metre)该组织成立于1875年,总部设在法国巴黎,是计量领域成立最早、最主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以研究发展基础计量科学技术为主。现有47个成员国。它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国际计量大会(CGPM),每四年召开一次。设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委员由18个成员国推荐18名计量学家,经国际计量大会选举产生,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常设机构是国际计量局(BIPM),其下设单位:米定义、电学、光度学、温度、秒定义、电离辐射、质量及其相关量八个咨询委员会,每个咨询委员会一般两年召开一次会议。国际计量局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主要物理量的基准;保存国际原器;进行国际间国家基准的比对;组织交流计量技术;进行并协调有关基本物理常数的测定工作。
      中国于1976年12月参加该组织。1979年原国家计量局顾问、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前理事长王大珩教授当选为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连任至1993年。1993年,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高洁研究员被选为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
      中国自参加该组织以来,派代表团参加了历届国际计量大会和各次计量委员会会议及其所属的8个咨询委员会会议,通过参加这些会议得到了许多重要的信息,对中国的计量工作及时跟踪国际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1987年10月,原国家计量局白景中局长、王大珩教授等四人出席了第18届国际计量大会。这次大会通过了一些重要的决议。主要有:
      ●1989年至1990年国际计量局将组织一次铂铱合金千克原器的国际比对,并要求成员国开展对质量基准表面状态的研究。得知此信息后,中国立即开展了千克原器国际比对的准备工作,并于1989年将铂铱合金千克原器国家基准No.60和作证基准No.64送国际计量局进行了比对。同时进行了砝码表面状态、铜合金砝码、不锈钢工作砝码等研究工作。
      ●国际计量局将承担建立和发播国际原子时标的工作(该工作原由国际时间局承担)。
会上还修正了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所确定的秒定义。这一信息,对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员极为重要。
      ●会议要求有能力的成员国加强对约瑟夫森效应和量子化霍尔效应的研究,并将结果告知国际计量委员会,以便于1990年1月1日进行电单位改值。中国随即加强了用量子化霍尔效应建立电阻自然基准和约瑟夫森效应建立电压基准的研究。中国报给国际计量委员会的冯克里青常数Rk=25812.8055Ω,被国际计量委员会电学咨询委员会(CIPM/CCE)采纳,作为导出Rk-90的依据之一,该值与Rk-90仅差6×10-8,受到许多国家的好评。
      ●大会要求成员国各实验室做好新温标的准备工作,把新温标与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的差值在1989年报给国际计量委员会,以便1990年1月1日起采用新温标。中国随即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中国的水三相点、锡凝固点、锌凝固点与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PTB)比对后,结果相差在1mK以内,达到了国际水平,为中国采用90新温标创造了条件。
      除了参加该组织召开的会议外,中国还参加了国际计量局所组织的各次国家计量基准的比对。这些比对,对保证中国的计量基准的量值溯源到国际标准,使中国计量基准的量值与各国量值的一致、准确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法文编写OIML)该组织是一个从事法制计量工作方面的政府间国际计量组织,是1955年10月12日根据法国、联邦德国等24国在巴黎签署的《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公约》成立的。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它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国际法制计量大会(CGML),每四年召开一次。领导和咨询机构是国际法制计量委员会(CIML),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常设机构是国际法制计量局(BIML)。委员会由每个成员国的一名代表组成。这些代表由其本国政府指定,必须是主管计量器具部门的在职官员,或者是在法制计量部门担任正式职务者。该组织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各国计量法规,确定法制计量的一般原则,制定“国际建议”,组织新检定方法的国际交流,协调国际间制造、使用和检定计量器具中出现的技术和管理问题,推动国际计量立法的一致和促进国际间贸易,促进成员国主管法制计量部门的联系。它向各成员国推荐“国际建议”(RI)和“国际文件”(DI)。目前OIML正在推行计量器具的OIML证书制度,该制度旨在简化国家型式批准程序,从而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该组织的技术工作由技术委员会(TC,原指导秘书处Sp)、分技术委员会(SC)或工作组(WG,原报告秘书处Sr)承担。该组织现有50个成员国。
      中国于1985年4月25日参加该组织,原国家计量局副局长宋永林于1985年至1987年任国际法制计量委员会(CIML)委员,1988年至1993年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副局长白景中任该委员会委员、主席团理事会成员.1993年至今,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李传卿局长担任。他们在任职期间,出席了该组织从1986年的第21届至1993年的第28届国际法制计量委员会会议、主席团理事会会议和国际法制计量大会等。这些会议议程涉及的内容很广,如长期政策的讨论、技术工作体制与程序的改革、证书制度的起草、成员国的会籍、领导机构人员的选举、财政预决算、“国际建议”和“国际文件”的审议与批准、同其它国际组织的关系、发展中国家的计量问题、技术委员会的分工、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在国际贸易中互认和证书制度等。对这些问题,中国在会前都进行了认真讨论,根据中国的利益和国情,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和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意见。中国代表的意见总是受到大会的重视和绝大多数代表的支持,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为了加强有关OIML的工作,1988年建立了OIML中国秘书处,负责组织国内各有关单位参加OIML的活动;在OIML起草“国际建议”和“国际文件”中,反映中国的意见;在中国颁发OIML型式合格证书等工作。为方便中国的计量器具制造厂申请OIML型式合格证书,OIML中国秘书处根据中国具体情况,制订了如何在中国申请OIML证书的程序文件和有关文书格式,将OIML证书制度的文件和上述文件汇编成册向社会公布。同时与国内各有关单位合作,举办宣讲证书制度和有关国际建议的学习班。并根据OIML证书制度文件的要求,选择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实验机构,为在中国颁发OIML证书制度创造了条件。1993年,中国颁发了第一份OIML合格证书,获得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的注册,并向各成员国和通讯成员国公布,成为亚大地区第一个颁发此类证书的国家。
      为积极参加OIML各技术委员会的活动,中国于1987年承担了OIML声学与振动测量指导秘书处声级计报告秘书处(OIML/SPI4—Sr1,现编号为OIML/TCI3/SC1)的工作,负责人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章句才研究员。1992年春,首次由中国人负责起草的《国际建议》(R102:声校准器)经过逐次国际讨论、审定及投票批准之后在巴黎出版,供世界各国执行。由于该文件的起草工作认真、细致与高效,各国投票结果无反对票,对此国际法制计量局局长Athane多次表扬中国对OIML工作的贡献。1993年5月在挪威召开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声学技术委员会(IEC/TC29)会议上,中国起草的国际建议:OIML/R102(声校准器)被列入IEC942修订本的“标准参考文件”之一,这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首次采用OIML文件。
      1993年中国专家章句才继续承担了OIML《声级计》、《滤波器》国际建议的起草工作。《声级计》的草案已通过审查。预计1995年审定,1996年批准颁布。
      1994年,中国标准物质研究中心还承担了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物理化学测量技术委员会湿度分技术委员会(OIML/TCI7/SC1)的工作。这是中国承担的第二个分技术委员会的工作。
      中国自1985年以来,参与讨论、制定、修订的国际建议共约170多件次。为国际法制计量委员会(OIML)通过、发布计量器具检定、法制管理、人员培训等技术法规,提供了最直接的技术观点、检测方法、计量管理等第一手材料。
      中国还积极参加OIML的技术会议。曾多次派团参加非自动衡器、自动衡器、电子衡器、贸易与工业用砝码、水表、测量液体数量的质量流量测量装置、标准物质、物理化学测量、计量管理原则、计量器具管理,首次和随后检定与校准的一般原则等国际建议和国际文件草案的讨论。在制定和修订中国的计量检定规程时,OIML的国际建议是重要参考,中国已将OIML的所有国际建议全部翻译为中文,在设计和制造计量器具时遵循这些技术规范,有利于中国的计量仪器进入国际市场。此外,通过参加这些国际技术文件的讨论,能将中国的意见反映到技术文件中去,能维护国家的权益。目前中国在下列技术委员会中是积极参加成员(P成员):OIML/TC2(计量单位)、OIML/TC3(计量控制)、OIML/TC6(预包装产品)、OIML/TC8(流量测量)、OIML/TC9(质量与密度测量)、OIML/TCI3(声学与振动测量)、OIML/TC17(物理化学测量)。
      1993年4月在德国召开的第28届国际法制计量委员会上,OIML委员、中国代表团团长李传卿在会上发言,提议OIML1995年第30届会议在中国北京举行,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并写入了决议。
      由于中国在OIML中的作用和声望越来越大,OIML主席和秘书长对中国非常重视和友好,曾多次访华,并在《OIML公报》上撰文介绍中国的法制计量工作。
      国际计量测试联合会(IMEKO)该组织创立于1958年11月,由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12个国家的“计量与自动化科学协会”在布达佩斯联合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倡议成立。1960年召开筹备委员会,1961年召开第二届大会,决定成立IMEKO。中国是发起国之一。原国家计量局局长鞠抗捷曾率团出席了1960年和1961年的会议。
      该组织是一个非政府间的国际计量学术组织,以促进测量技术发展、仪器设计与制造,以及仪器在科学研究和工业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科技情报交流和科技人员的合作为宗旨。最高决策机构是总务委员会(GC),每个成员国可有1至2名代表参加,但只有一票表决权。会员大会三年召开一次,总务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下设高等教育、光子探测器、力与质量、微波、硬度、词汇、测量理论、计量学、流量、技术诊断、发展中国家计量要求、生物和医学、几何量计量共13个技术委员会(TC)。常设秘书处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现有28个成员国。
      中国除1970年在法国凡尔赛召开的第五届大会外,每届大会均派团参加。1985年以来,所有的总务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会议,中国都派团参加。通过会议,中国在测量科学技术方面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如1988年在美国召开的第11届IMEKO大会上,大会论文集五册共293篇,宣读的论文168篇。涉及的内容有计算机和智能系统、新型传感器、测量与仪器的新趋势、技术诊断方法、生物与医学中的光电技术,以及温度、光学、电学、微波、理论、模拟、校准、测试、教育等当前计量与测试方面的前沿科学和技术。中国代表团成员在会上宣读了8篇论文。在这次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孟昭仟当选为IMEKO主席,并决定1991年第12届IMEKO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
      1991年9月5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了国际计量测试联合会第12届大会,同时举办了“国际测量与控制技术展览会”。IMEKO第12届大会是IMEKO成立以来首次在中国,也是首次在远东举办世界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267人,陪同人员87人。大会收到来自41个国家的900多篇论文,其中中国有400余篇。论文涉及的范围包括计量测试的各个领域及高、新技术中有关计量测试方面的内容。充分反映了当代计量测试、仪器制造和应用计量测试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大会期间,还组织了3个特邀报告,即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Norman F.Ramsey博士的“量子力学与精密测量”;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鲁绍曾博士的“中国计量科学的进展”;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Barry N Taylor博士的“基本常数的最新情况”。大会还组织了9个分组主题报告和9个专题讨论会。中国学者在传统计量专业方面、测量理论与概念方面的论文受到国外同行的好评。大会期间,还举行了IMEKO第34次总务委员会会议。此次大会,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国务院副总理朱钅容基、国务委员宋健、北京市副市长张健民、国家技术监督局局长朱育理和一些著名科学家分别出席了大会开幕式、招待会和闭幕式。本届大会由于各方支持,准备充分,组织精心,服务周到,得到了中外与会者的同声赞誉。会后出版了论文集五卷。
      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次级标准剂量实验室网(IAEA/WHO SSDLs)次级标准剂量实验室网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世界卫生组织于1976年共同建立,现有46个国家的59个实验室参加。成立该组织的目的是保证辐射剂量检定任务的完成及其准确度,保证次级剂量标准的溯源性。
      中国的第一个SSDL实验室是上海计量研究所电离辐射实验室,于1982年被IAEA/WHO SSDL网正式接纳。1984年和1986年,卫生部的北京工业卫生研究所和核工业部(现为核工业总公司)的北京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辐射计量中心及太原辐射防护所分别被批准为SSDL成员实验室。根据IAEA/WHO 1986年修订的“建立SSDL条件”,应IAEA要求,中国于1986年3月成立了国家SSDL组织,并由国家计量局、卫生部和核工业部的代表组成协调办公室。其任务是加强和统一与IAEA/WHO SSDL网的联系工作,促进本国4个SSDL实验室之间的联系与技术交流。
      1987年7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派人员参加了在马来西亚举办的“亚大地区次级标准剂量实验室检定方法研讨会”。会议期间,中国带去的NPL—2560仪器和Farrner 30cc、MC100cc两台电离室与马来西亚的SSDL实验室进行了比对,结果良好。会上,国际原子能机构、德国和澳大利亚的专家介绍了剂量学及检定方法,中国代表在会上作了“SSDL在中国”的报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电离辐射实验室被确定为国际上18个基准剂量实验室(PSDL)之一,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代表都表示希望到中国的PSDL送检仪器。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还援助中国42万美元(包括仪器设备、专家服务和人员培训),用于“上海SSDL现代化项目”和“北京工业卫生所SSDL项目”。中国曾派出6人月出国培训。
      1988年,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赞助与安排下,中国派专家赴德、法两国考察,了解放射性计量工作的现状和发展方向,量值传递及次级标准剂量实验室(SSDL)的状况,德国联邦技术物理研究院活度组送给中国两套谱处理程序和4πβγ符合测量中相加效应修正的程序,法国核研究中心送给了量热计的关键部件。此外,还了解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活度测量中的选择取样法、γ谱中的符合相加修正法、中子和γ剂量测量的量热计法、高能γ源标准装置等,对中国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很有参考价值。
      1989年IAEA委托上海SSDL举办了一期“亚大地区辐射剂量学培训班”,学员22人,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办培训班,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
此外,中国还参加过IAEA组织的剂量计比对。
      国际标准物质信息库(COMAR)为促进国际标准物质的发展与应用,根据欧共体关于“建立欧洲高质量信息服务”的建议,由法国国家试验所(LNE)、联邦德国材料测试研究院(BAM)和英国国家物理研究院(NPL)(1984年开始由英国政府化学所LGC取代NPL)于1982年至1988年共同开发建立了标准物质联机数据库(REFDATA)。随后,由法国LNE、德国BAM、英国LGC、美国NIST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标准物质信息库(COMAR)。为进一步扩大与发展COMAR,1989年12月28日法国向德国、英国、美国、苏联、日本、中国发出邀请共同签署COMAR合作备忘录的倡议,1990年2月法国又向上述6国提交了谅解备忘录(MOU)草案,征求修改意见。1990年3月中国提交了修改意见。1990年5月中国派团赴法国参加COMAR第一次理事会,审定和签署谅解备忘录,讨论COMAR的具体事宜。1990年5月16日,下列国家研究机构的代表在巴黎正式签署了‘COMAR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即:法国国家试验所(LNE)、德国材料测试研究院(BAM)、英国政府化学研究所(LGC)、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苏联全苏标准物质计量研究所(VNIIMSO)、日本国际贸易与工业检验所(ITIII)、中国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NRCCRM)。
备忘录签署后,还举办了标准物质研究会。会上,各国代表介绍了本国标准物质研究、应用和管理情况,欧共体标准联合局(BCR)代表作了“标准物质在质量保证中的应用”的报告。这次研讨会,对中国标准物质的研究、推广和管理很有参考价值。
      亚太地区计呈现划组织(APMP)该组织是一个地区性的松散的民间计量组织。1977年由英联邦国家发起组织(包括中国香港地区),以后又扩大到非英联邦国家。现有19个成员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香港地区,该组织每3至4年召开一次全体代表大会,并每1至2年召开一次由5个(现为7个)成员国代表组成的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成员经全体成员选举产生,不设固定的秘书处,由协调人办公室负责经常性的秘书工作,协调人由指导委员会主席担任,任期四年。该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地区内成员国之间的计量服务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交流计量情报、出版各国计量情况、技术论文、检定服务机构名称地址、计量学词汇等;培训计量人员;组织计量标准仪器的比对和检定。1980年12月中国正式参加该组织。1981年原国家计量局外事处副处长以联络员名义参加其活动。1982年8月在澳大利亚悉尼会上中国余大同当选为指导委员会委员,1984年由原国家计量局情报所副所长李家华接任,1985年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孝仁任指导委员会委员。      1986年至1990年杨孝仁任该组织协调人。1991年至今,杨孝仁任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担任该组织协调人,为该组织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举办了两次亚太地区计量检定培训班。第一次于1987年7月2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费用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资助。来自印度、斐济、韩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孟加拉、尼泊尔、毛里求斯、塞舌耳、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参加了培训班,培训的内容包括计量学概论、长度、热工、力学、电磁、电字、光学、时间频率等方面。UNDP驻中国代表Kulessa、国际法制计量局局长Athane及国家技术监督局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原国家经贸委副主任朱钅容基及Kulessa出席了结业式。第二次于1988年11月21日至12月1日在上海举行。费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英联邦科学理事会资助。亚太地区12个国家13名学员参加了培训班。这两次培训班都办得很成功,得到各方好评。
      ●组织了亚太地区计量标准的区域比对。如电离辐射剂量、一米线纹尺、交流电压和电流、1kg砝码、传感器校准测力机、标准物质等。
      ●为斐济研制了时间频率标准系统,并派技术人员去安装调试和培训人员。该标准系统 于1992年12月22日由中国驻斐大使华君铎正式移交给斐济贸商部部长Powell。
      ●修订了《亚大地区计量标准手册》。
      ●创办了《APMP简讯》。1990年10月,韩国J0ngChul Park接替杨孝仁担任该组织协调人。中国受APMP委托,于1993年5月3日至13日在香港组织了APMP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信号接收比对会,用两套不同的接收机和天线进行同一地点的共视法接收实验,同时还进行了学术交流。国际计量局时间处处长Thomss参加了比对会。
      由于中国在APMP中的积极活动和作出的贡献,扩大了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提高了中国计量工作在国际上的地位。因此,一些亚大国家要求中国提供技术咨询和协助建立计量标准。
除了参加上述国际组织的学术活动外,还有选择地组织有关专家参加下列与计量有关的国际组织的学术活动。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召开的与计量单位、不确定度、计量仪器、标准物质等有关的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和专门委员会的会议,还有国际精密电磁会议(CPEM)、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国际分析化学溯源性协作会(CITAC)、国际重力大会(ICG)、《精密测量与基本物理常数会议(PMFC)》、国际声学大会(ICA)等会议。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