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细菌的特殊结构(一)

发布时间:2017-07-28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7101

仅某些细菌具有特殊结构,如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等,但它们并非细菌细胞生活所必需的结构。

(一)荚膜

某些细菌在生活过程中,可向细胞壁外分泌一层疏松、透明的黏性、胶冻状物质,当厚度不小于0.2 um、边界明显,经染色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时称为荚膜(capsule)图1-8);当厚度小于0.2 um,光镜下则不能直接看到,称为微荚膜(microcapstile),如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大肠埃希菌的K抗原等则属于微荚膜。

图1-8肺炎链球菌荚膜染色

荚膜的形成与细菌所在的环境条件有关,一般在动物体内或营养丰富(含有血清或糖)的培养基中容易形成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传代后荚膜则易消失。有荚膜的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常形成黏液(M)型或光滑(S)型菌落,失去荚膜后其菌落变为粗糙(R)型。荚膜的化学成分随细菌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多数细菌的英膜为多糖,如肺炎链球菌;少数细菌的荚膜为多肽,如炭疽芽胞杆菌,个别细菌的荚膜为透明质酸。

荚膜是细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它能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及消化作用,抵抗机体有害物质如溶菌酶、补体、抗体及抗菌药物等对菌体的损伤,从而增强了细菌的侵袭力。变异链球菌靠荚膜多糖黏附于牙釉质上,分解口腔中的蔗糖产生大量的乳酸,导致牙釉质的破坏,在附着部位引起龋齿。有荚膜的细菌也可黏附于组织细胞或无生命物体表面,参与生物被膜(biofilm)的形成,是引起感染(包括医感感染)的重要因素。另外,荚膜还具有抗原性,不同的细菌荚膜组成不同,抗原性也不同,对细菌的鉴别和分型有重要作用。

(二)鞭毛

许多细菌,包括所有的弧菌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和个别球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少则仅1~2根,多者可达数百根。这些丝状物称为鞭毛(flagellum),鞭毛的长度为菌体的4~6倍,一般为5~20 um,直径仅10~20 nm,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图1-9)。经特殊染色法使鞭毛增组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

图1-9细菌的鞭毛(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鞭毛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质,是一种弹性纤维蛋白,也称鞭毛蛋白,其氨基酸的组成与骨骼肌中的激动蛋白相似,具有特殊的抗原性,通常称为H抗原。

根据鞭毛的数目、排列和位置的不同,可将鞭毛菌分为以下几种。

①单毛菌(monotrichate):只有一根鞭毛,着生于菌体的一端,如霍乱弧菌

②双毛菌(amphitrichate):菌体的两端各有一根鞭毛,如空肠弯曲菌

③丛毛菌(iophotrichate):在菌体的一端或两端有多根鞭毛,如铜绿假单胞菌

④周毛菌(peritrichate):在菌体表面各部位均匀生长着多根鞭毛,如大肠埃希菌(图1-10)。

图1-10细菌鞭毛的类型

1.鞭毛的结构鞭毛自细胞膜长出,穿过细胞壁,游离于细胞外,由基础小体、钩状体和丝状体三部分组成(图1-11)。

2.鞭毛的功能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菌在液体环境下可自由移动,根据细菌有无鞭毛及鞭毛的类型,可鉴定细菌,如伤寒沙门菌与志贺菌在形态上无法区别,但伤寒沙门菌具有鞭毛,可以运动,志贺菌不具有鞭毛,无动力。鞭毛的运动有化学趋向性,有助于细菌向营养物质处移动,而逃离有害物质。一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等通过鞭毛运动穿越小肠黏膜表面的黏液层,使细菌黏附于肠黏膜上皮细胞。根据细菌有无鞭毛及鞭毛的数量、附着部位和抗原性(H抗原)有助于将细菌进行鉴定和分类。

图1-11大肠埃希菌鞭毛结构模式图

点赞图片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