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环境监测管理

发布时间:2017-12-14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980

为保证环境监测发展,理顺和规范监测工作及保证监测质量,必须对环境监测实施管理。管理工作包括:行政、制度上管理和监测技术管理,后者一般称为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但相互之间有一定交叉。

一、主要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我国已经颁布的主要环境监测管理制度有:《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国家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和《环境监测技术路线》等。

(1)《环境监测管理条例》;1983年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现已撤销)颁布((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2009年由环境保护部颁布《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原管理条例废止。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监测的定义和适用范围,环境监测事业的性质与地位,环境监测管理体制,环境监测数据的效力,环境监测工作的财政保障,环境监测标志管理,科技进步、表彰与国际合作,境外组织或者个人的环境监测活动;环境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定期报告,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环境监测机构的设立,环境监测机构与人员;环境监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环境监测公告与环境监测信息共享,跨区域环境监测数据的技术认定;环境监测网的建设,环境监测网的管理,环境监测点位(断面)的设立和调整,因重大工程建设对环境监测点位(断面)的移动申报,对环境监测点位(断面)周边建设项目的限制,环境监测设施的保护;环境预警监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

(2)《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下列环境监测活动的管理,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为环境状况调查、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其他环境监测活动四个方面。明确环境监测工作是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法定职责。

(3)《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环监(1996)914号]:目的是加强环境监测报告的管理,实现环境监测数据、资料管理制度化,确保环境监测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为环境决策与管理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准确性和系统性。环境监测报告分为数据型和文字型两种:数据型报告是指根据监测原始数据编制的各种报表、软盘等,文字型报告是指依据各种监测数据及综合计算结果进行以文字表述为主的报告。环境监测报告按内容和周期分为环境监测快报、简报、月报、季报、年报、环境质量报告书及污染源监测报告。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制和审定,并按本制度规定的要求,向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出各类文字型报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各级环境监测站具体承担本辖区各类监测报告的编制,并按本规定的要求报告;各流域(区域)近岸海域等专业监测网组长单位负责按本制度规定的要求组织编制和上报本网络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等。

(4)关于国家环境监测站的设置:全国环境保护系统设置四级环境监测站,一级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二级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的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三级站:各地级市设置的市级环境监测站(或中心站);四级站:各县、旗、县级市、大城市的区设置的环境监测站。各级环境监测站受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领导,业务上受上一级环境监测站的指导。

二、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1.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

环境监测管理是以环境监测质量、效率为主对环境监测系统整体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其核心内容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作为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归宿(即质量保证的目的)是应保证监测数据具有如下五方面的质量特征:

(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2)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

(3)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

(4)代表性:监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

(5)可比性:在监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

2.环境监测管理原则

(1)实用原则:监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监测数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实用;监测手段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准确、可靠、实用。

(2)经济原则:确定监测技术路线和技术装备,要经过技术经济论证,进行费用-效益分析。

为达到上述目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系统应该控制的要点见图10-1。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见表10-1。

图10-1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系统应该控制的要点

表10-1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3.环境监测的档案文件管理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以及技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应对监测全过程的一切文件(包括任务来源、制订计划、布点、采样、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按严格制度予以记录存档。同时对所积累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环境信息是各种环境质量状况的情报和数据的总称。自然界的资源有三种,即可再生资源(如动、植物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如金属、非金属、矿产等)及信息资源,而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正越来越被重视。因此,档案文件的管理,资料、信息的整理、分析是环境监测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于自动监测站,除了数据库外,档案内容应包括:

(1)仪器设备的生产厂家、购置和验收记录。

(2)流量标准的传递和追溯记录文件。

(3)气体标准的传递和追溯记录文件。

(4)监测仪器的多点线性校准表格。

(5)运行监测仪器零点和跨度漂移的例行检查报表。

(6)监测仪器的审核数据报告。

(7)运行监测仪器的例行检查记录。

(8)监测子站和仪器设施的预防性维护文件。

(9)仪器设备检修登记卡。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