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夯实计量基础完善中国特色计量工作理论

发布时间:2014-05-16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1303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计量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柱,是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实现国际贸易一体化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技术保障,计量关系国计民生。计量发展水平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计量工作体系和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计量理论体系。
      一、计量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石
      计量,古称度量衡,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技术规范和行为准则。计量历史源远流长。早在父系氏族社会末期,随着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之间社会分工的扩大以及交换的发展,计量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布了统一度量衡诏书,制发了度量衡标准器。《汉书·律历志》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度量衡专著,标志着我国度量衡实现制度化。1875年5月20日《米制公约》的签订,标志着世界计量制度开始统一。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决议通过的国际单位制,成为人类社会步入现代计量的标志。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计量已经从古代的度量衡发展到几何量、热工、力学、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光学、声学、电离辐射和化学等十大计量,渗透到国防建设、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等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技术手段。
      1.计量是国家统一和加强政权统治的重要基础
      计量制度的统一是国家统一的重要标志。从历史上看,大凡改朝换代,必有重整度量衡之举。历代统治者均把计量作为行使统治权力的象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了统一度量衡诏书,同时监制了成套的权衡和容量标准器发到全国各地,一定意义上标志着国家的统一。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及时发布了《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不断加强计量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管理。随着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计量统一成为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也成为国家维护政治主权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
      2.计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计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计量与经济密不可分。自古以来,量值统一就是经济交往的前提和基础,计量测试是经济发展的技术手段,计量监管是维护经济秩序的重要方式。现代经济发展更离不开计量,计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据统计,在经济交往中,超过80%的贸易必须通过计量才能实现。工业化国家的测量活动对其国民生产总值(GNP)的贡献达4%~6%。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把计量检测、原材料和工艺装备列为现代工业生产的三大支柱。
      3.计量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计量从来都是统一管理国家、维持国家秩序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贸易公平的重要方式。没有计量,就谈不上公平公正。当今世界有20多个国家把度量衡写入宪法,作为国家的主要任务之一。例如,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项写道:国会有铸造货币、厘定国币及外币价格,并规定度量衡之标准的职能。德国宪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商业、度量衡、纸币发行、银行等属国家立法。可见,很多国家都把度量衡作为与货币同等重要的地位列为国家重要的管理范畴。也可以说,计量从来都是国家的事情,需要给予国家层面的统一管理。
      4.计量是质量强国的基础
      计量是现代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柱。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相互依赖,形成闭环,共同支撑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计量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没有准确的计量,就没有可靠的数据;没有可靠的数据,根本谈不上高质量的产品。计量不仅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也是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手段,是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实现产品质量和效益最优化的重要技术保障。没有计量,企业的现代化生产不可能实现;没有计量,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可能有保障。计量不仅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保障社会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繁荣文化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二、计量取得的显著成绩和经验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计量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计量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逐步建立了以国家、省、市、县四级质监部门组成的计量行政监管体系;形成了以《计量法》、8件计量行政法规、23件计量部门规章、29件地方性计量法规以及15件地方政府计量规章构成的计量行政法规体系;完善了以183项国家计量基准、38402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7834种国家标准物质组成的量传溯源体系;健全了以计量技术法规、计量技术机构、计量技术人员为主体的计量技术保障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计量领域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科研成果大量涌现,一些重大理论创新或技术突破受到国际计量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计量服务保障能力和参与国际事务能力不断增强,国际计量地位得到大幅提升。
      1.夯实计量科研技术基础是做好计量工作的必要保障
      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与此同时,计量要发展,科研需先行。计量科研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量的整体能力和水平。要增强我国计量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维护我国独立的量传溯源体系,抢占国际计量科技制高点,必须不断加强计量科技基础及计量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攻克计量技术难题,研究建立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标准,为科学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提供最先进的计量测试手段。
       2.完善量传溯源体系是促进计量科学有效的重要基础
      量传溯源体系是开展量值传递和溯源活动,确保全国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重要基础。量传体系的载体是计量技术机构,其内涵是通过计量基标准将量值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其关键是校准与测量能力,是量传溯源体系管理有效和能力具备的重要标志。完善量传溯源体系,是计量工作的重要基础和重点任务。
      3.推动法制健全是实现计量有效监管的重要依据
      计量监督管理主要包括:计量立法、统一计量单位、建立测量方法、实现计量器具和测量结果的控制、完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及测量实验室管理等。计量监管既是行政管理活动,又是行政执法行为,各项工作都必须以法律为准则,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活动。只有健全计量法律法规,切实转变监管职能,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才能不断提高计量监督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
      4.始终坚持以计量需求为导向是计量不断发展的根本宗旨
      伴随着计量科技的发展,我国计量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在航天工程、三峡工程、卫星导航、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中,在食品安全、医疗卫生、抗震救灾等突发事件中,在医学、生物安全、新材料等前沿科技中,在环境保护、能源节约、节能减排等现实问题中,以及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领域,计量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5.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是计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计量事业要发展,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对于计量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必须有一批勇于开拓、敢于创新而又默默奉献的高精尖人才队伍。对于计量检定和校准工作,必须有一批具有较高技术解决能力、分析能力和协调能力的技术工作人员。对于开展计量监管,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计量管理人员、计量执法人员等,这样我们的计量事业发展才会有后劲。
      6.坚持改革创新是不断增强计量活力的重要手段
      计量要不断提高测量准确度,要不断接近真值,准确度每一次提高也是一种改革创新;能源计量从器具到数据,民生计量从交易到健康,产业计量从测试到全寿命周期的发展,这些发展既包括技术创新的内容,也包括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以及管理理念的创新等。唯有创新才能不断增强计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三、计量未来改革发展思路
      2013年3月2日,国务院下发《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计量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期。本世纪第二个1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计量工作要担负起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神圣使命。
      1.适应国际计量单位制的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继续夯实计量技术基础
      要紧跟世界计量发展趋势,应对国际单位制中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自然基准取代实物基准的重大技术革命,加强计量前沿技术研究,建立一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计量基准;加强计量科技基础及计量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攻克计量技术难题,研究建立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标准;围绕现代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展急需的核心测量技术研究;加强实用、新型、专用计量测试技术以及现代分析技术的研究,为科学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提供最先进的计量测试手段。
       2.改革量值溯源模式,不断增强计量服务能力
      要加强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推动计量实验基地和大型计量科学仪器设备共享;要加强区域服务平台建设,根据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部局,整合区域内现有计量资源和能力,建立满足区域发展需要的计量基标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要加强产业计量平台建设,增强计量服务产业集聚发展的综合能力;要加强能源资源计量平台建设,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政府部门制定节能政策等提供技术服务;要加强企业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建设,把计量检测能力建设作为保证企业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要加强国际计量交流合作,促进我国量值国际等效。
      3.适应国家政府体制改革,改革计量法制监管模式,提升计量监管效能
      加快《计量法》及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的制修订,形成统一、协调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计量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强化民生计量监管,有针对性地开展计量专项整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化能源资源计量监管,引导用能单位建立能源资源计量管理体系;强化安全计量监管,加强安全用计量器具的研发应用、制造监管和监督抽查,加强重点行业安全用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制造带有作弊功能的计量器具,打击能效标识虚标和商品过度包装行为。
      4.适应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调整,加强工业计量和能源计量监管,为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计量技术支撑
      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和增长经济效益为着力点,引导工业企业加强计量检测体系、计量管理体系、计量科技创新体系等工业计量工作,为质量保障、效益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做好计量基础工作。加强相关领域国际计量技术的交流等工作,促进企业依据国际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现代化的测量管理体系,增强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大力发展能源计量、环境计量、气候计量、碳计量等相关领域的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量传溯源方法研究、检定校准能力提升等。
      5.适应国际计量校准市场开放的发展趋势,建立公平、有效、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规范计量校准市场行为
      按照统一、规范、开放、搞活的原则,在保证全国量值统一、一致的前提下,进一步开放计量校准市场,规范计量校准行为,建立协调一致的市场竞争机制。强化校准服务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取消部门或行政干预,减少行政许可,倡导校准服务机构职业道德自律,制止低成本、不法手段等开展校准业务的无序竞争,对校准服务机构进行规范和监督,创造公平竞争的服务市场环境。
转载自中国计量网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