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天竺黄
天竺黄又名竹黄,曾以竹黄之名收载于1977年版药典,1985年版药典改名为天竺黄,为全国各地习用品,系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华思劳竹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商品历来多由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亚、印度等国进口。
人工合成竹黄,过去从印度进口的竹黄精,即为人工合成品。我国上海从1970年开始生产人工合成竹黄,其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与天竺黄基本相同。由于天竺黄进口量少,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人工合成竹黄现已在全国使用。
另外,近几年来,在街头巷尾摆摊出售一种同名异物的竹黄,经鉴定系肉座菌科真菌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 Henn的干燥子座。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及四川等省。本品系江南一带民间草药,亦名竹黄,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小儿百日咳,白带过多等症,与天竺黄完全不同,应注意鉴别。其区别见表18-11和表18-12:
表18-11 天竺黄与人工合成竹黄的区别
表18-12 天竺黄与真菌竹黄的区别
三七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
【性状】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筋条: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及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白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主产地:云南文山、广东、福建、江西、浙江等,均有栽培。
表18-13 三七混乱品种性状鉴别特征比较表
注:竹节参、广西莪术、白及均是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
相关链接:苦丁茶、小通草的鉴别
文章来源:《实用中药药品检验检测技术指南》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