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除了天然存在的放射性辐射,如宇宙辐射、陆地辐射和体内辐射外,还有大量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radio isotope)产生的辐射。有史以来人类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等。这些辐射无处不在,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木乃至人们体内都存在着辐射照射,但通常只把放射性活度大于7.4×104Bq/kg的物品称为放射性物品。
放射性同位素分为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辐射化学实验室一般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生物领域)一般用放射源。
一、放射性同位素的特点
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不间断地、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直至变成另一种稳定同位素,这就是“核衰变”。
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核衰变时,有多种衰变类型并发出不同射线,具体如下:α射线:α衰变系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放射出α粒子(即He核),而衰变为另一种较小原子核的过程。
β射线:β衰变系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放射出负电子而衰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以及β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了核放射出正电了而衰变为另一种原了核的过程。
电子俘获: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使核中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从而衰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电子俘获也是β衰变的一种形式。
γ射线:当原子核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时,往往衰变到原子核的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它要向低激发态或基态跃迁而放出。
内转换:原子核的激发能也可以直接传给核外的内壳电子,使电子从原子中飞出成为内转换电子。内转换是γ跃迁的一种。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核衰变时并不一定能同时放射出这几种射线。
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核哀变时除了放射α、β、γ射线以外,还会放射正电子、质子、中子、中微子等粒子以及进行自发裂变、释放β缓发粒子等。
核衰变的速度不受温度、压力、电磁场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也不受元素所处状态的影响,只和时间有关。核衰变的速度随时间的减少服从指数定律,通常用“半衰期”来表示。半衰期(half-life)即核哀变的速度减少到其初始值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例如,磷-32的半衰期是14.3d,就是说,经过14.3d后,其核衰变的速度只为原先的一半。按照衰变定律,半衰期越长,说明衰变得越慢,半衰期越短,说明衰变得越快。半衰期是放射性同位素的一特征常数,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有不同的半衰期,衰变时放射出射线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表18-1示出了辐射化学或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做标记常用同位素的特征。
表18-1辐射化学或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做标记常用同位素的特征
二、放射性活度、剂量当量及其度量单位
放射性同位素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数目称为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γ),也称放射性强度。放射性活度的常用单位早期是居里(curie,Ci),1977年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发表的第26号出版物中,根据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的建议,对放射性活度等计算单位采用了国际单位制(SI),我国于1986年正式执行。在SI中,放射性活度的单位用贝可(becquerel)表示,为1s内发生一次核衰变,符号为Bq。居里与贝可的关系是:1Ci=3.7×1010Bq。
辐射化学或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使用,一般以日等效最大操作量来控制,以贝可或毫居为单位。
在放射医学和人体辐射防护中,辐射剂量的单位有多种衡量模式和计量单位。辐射剂量较为完整的衡量模式是“剂量当量”,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辐射量。其国际标准单位是希沃特,记作Sv,定义是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J辐射能量为1Sv。希沃特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希沃特(mSv),1mSv=0.001Sv;或微希沃特(uSv),1uSv=0.001mSv。
表18-2为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名称、表18-3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以及相应标准参考值。
表18-2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名称
表18-3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以及相应标准参考值
相关链接:稳定同位素
文章来源:《有机合成安全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