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大环内酯类药物(macrolide,MAL)是--个庞大和重要的抗生素类群。1957年,Woodward首次使用“大环内酯”这一名称来描述这类化合物。绝大多数MALs由链霉菌属产生,少数由小单孢菌属产生。本类药物中,红霉素是第一个在临床上取得广泛应用的药物,目前已发现的MALs达100多种。这类抗生素的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效应很相似,其共有的特征是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抗支原体活性和低毒性;结构中含有十二元、十四元或十六元内酯环母核,并通过苷键连接有1~3个中性或碱性糖链(见图6-1)。属十四元大环的有红霉素、竹桃霉素;属十六元大环的有泰乐菌素、吉他霉素(又名北里霉素)和螺旋霉素。替米考星和美罗沙霉素是泰乐菌素的半合成衍生物,相比于其他MALs有相似或更强的抗菌活性。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MALs开始应用于兽医临床,当时红霉素仅作为青霉素的替代品。随着更多MALs的出现和商品化,MALs已经广泛用于畜禽细菌性和支原体感染的化学治疗。特别是在低剂量下MALs具有良好的促生长作用,因此亦是重要的饲料药物添加剂,有些已经成为畜禽专用抗生素,如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等。
图6-1 MALs 的化学结构
林可胺类药物(Lincosamide)又称林可霉素类药物,由美国于1962年首先报道,是链霉菌产生的一种强效、窄谱的抑菌性抗革兰氏阳性菌抗生素。经过20多年的研究开发,已发展成为以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为主的林可霉素族,结构式如图6-2。
图6-2 林可胺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
相关链接:牛奶和奶粉中4种头孢菌素残留量的测定线性范围和测定低限
文章来源:《兽药多组分残留分析技术》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