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药物化学(六)

发布时间:2014-01-18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1015

重大发现

     19世纪末叶出现了一股寻找具有药用价值化学品的热潮。P·艾利希(Paul Ehrlich,1854—1915)是化学疗法的最热情的探索者之一。虽然他所作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但他所作的主要贡献却在20世纪才应用起来。当艾利希在布雷斯劳莱比锡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就对染料及它们对于活组织的作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的表兄C·威格特(Carl Weigert,1845—1905)教了他给细菌染色的技术。威格特并不是第一个把有色化合物作为生物着色剂的人;1875年在威格特用甲基紫着色显示动物组织内的细菌之前,人们将铬酸、洋红和苏木精用于同样的目的作法已有10年以上的历史了。各种不同的染色法在细菌学家和组织学家中间迅速地发展起来了。R·科赫(RoberKoch,1843—1910)把细菌对染料的反应作为辨别不同细菌的工具,H·C·J·格拉姆(Gram)在1884年介绍了他所采用的鉴别技术,其他许多科学家作出了进一步的贡献。

     基于一些具体的染料对某些细菌或某种组织的选择性,艾利希(Ehrlich)得出这样一种见解:使用恰当的染料来治疗疾病应该是可能的。他于1887年证明了亚甲基蓝可使活神经细胞着色但不影响邻近的组织,同样地它能使某些细菌着色而对其它细菌无影响。能否找出某些染料,它可以附着在某一特定的生物体上,从而将该生物体杀死而又不损害宿主生物体细胞呢。

      1889年艾利希成为了罗伯特·科赫在柏林的传染病研究所的成员。1892年当E·冯·贝林(EmilVonBehring,1854—1917)发现医治白喉的抗毒素时,他已与E·冯·贝林建立了密切联系。艾利希同血清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他后来成为了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国家血清研究所的所长。虽然他整天忙于血清生产和实验,他仍继续努力去寻找一种既对病原体有高度专一性而对高等动物又相对无毒的染料。他得到卡西乐化工厂的合作,为他提供在他们实验室里生产出来一些新化合物样品。此外由于乔治·施派尔-豪斯公司(GeorgSpeyer-Haus)在1906年建立,他得以置身于一群助手——化学家们和细菌学家们中间,进行化合物的合成和改性工作,并研究这些化合物对于病原体动物的效应和作用。

      在早期阶段艾利希提出了他的具有杀菌作用的侧链理论。根据这一理论设计一种具有侧链的分子而且对某一寄生菌有互补作用应该是可能的。用侧链的方法把这种分子附着到微生物体上。可能阻碍微生物的活动或者可能杀死微生物。既然这些侧链将只会作用于病原生物体而不会伤害宿主细胞,因此设计这些有效的魔弹将是可行的。他的这些想法部分是受到血清疗法的成功的影响而产生的。在这里病原体本身刺激着那些使病原体死亡的特别活跃的物质的形成,而不伤害大多数宿主细胞。因为不可能造出许多有效的血清来治疗多种疾病,所以有必要发展化学疗法,制造出使寄生细菌致死的具有特效的化合物。

因为对一种生物体来说是有毒的某一化学药品差不多肯定会对其他细胞显示毒性,艾利希提出了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作为保证化学药品使用的安全标准,该项指数实质上是宿主动物所能忍受的最高剂量与有效治疗剂量之比。

 

 

中国标准物质网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