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组织胞浆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有荚膜组织胞浆菌(1905)和杜波组织胞浆菌(1957)两个种。该菌存在于腐烂动物尸体或粪便污染的土壤中,人吸入该真菌的孢子可致肺部感染,感染也可累及身体其他脏器。
一、生物学特性
组织胞浆菌是二相型真菌,在25℃培养时呈典型菌丝体,在37℃培养或侵犯宿主细胞时为酵母型,可位于细胞内或细胞外。荚膜组织胞浆菌的芽生孢子呈卵圆形,直径为2~4 um,一端较圆,一端较尖,有荚膜。杜波组织袍浆菌的芽生孢子呈圆形,直径12~15 um,壁薄。
二、临床意义
组织胞浆菌可引起组织胞浆菌病,传染性很强,人群普遍易感,男性多于女性,静脉吸毒和免疫功能缺陷者(如AIDS,淋巴瘤、白血病患者等)是本病的高发人群。禽类为组织胞浆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发现本病病例,特别在美洲、欧洲的一些国家及澳洲都有本病流行。我国也发现数例,多为归国华侨。
本菌主要侵犯网状内皮系统,有时可经血行播散而侵犯全身各脏器。荚膜组织胞浆菌能引起3种组织胞浆菌病。①原发型:患者通常无症状或出现流感样症状,皮肤试验阳性,主要引起肺钙化。②慢性空洞型:常见于肺尖,肺部病变特征与空洞型结核相似,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最终丧失呼吸功能。③播散型:感染从肺部经血行播散,可累及全身器官,以网状内皮系统受累最为严重,表现为肝脾肿大。极少数患者可发展为此型。
三、微生物学检验
(一)标本直接检查
1.直接镜检痰液、淋巴结、骨髓等标本涂片后先用甲醇固定10 min,再用姬姆萨染色镜检,油镜下如在细胞内发现卵圆形、直径2~4 um、较小一端有出芽的抱子,可疑为荚膜组织胞浆菌。皮损脓液等标本,用20%KOH涂片后镜检,可见直径12~15 um的酵母细胞,细胞内可见脂肪小滴,可疑为杜波组织孢浆菌。
2.抗原检测取患者痰液、淋巴结、骨髓等标本,用免疫荧光法染色后镜检,可快速检测其抗原,但特异性差,仅适用于初筛组织胞浆菌。
3.抗体检测用补体结合试验、乳胶凝集试验等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组织饱浆菌抗体,其中以补体结合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发病2~3周时血标本检测阳性率可达90%以上。补体结合试验的抗体效价若大于1:8而小于或等于1:32为可疑,若在1:32以上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升高不小于4倍为阳性。乳胶凝集试验的抗体效价为1:16时有诊断意义,1:32以上即可确诊。
(二)分离培养
将临床标本接种于含抗生素的沙保氏培养基上,25℃培养生长缓慢,有时需4~6周才开始生长,逐渐形成白色至棕色绒毛状菌落。当转种于血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则很快形成光滑湿润的酵母型菌落。
培养物显微镜下特征:25℃沙保氏培养基上传代培养,约有30%的菌株可见典型的特征性齿轮状大分生抱子,直径8~14 um,初代培养则不典型。有的菌株产生椭圆形小分生抱子,直径2~4 um,有时可以出芽,似哑铃状。37℃培养其形态特征与直接镜检所见相同。
(三)鉴定试验
1.脲酶试验 将荚膜组织胞浆菌接种于尿素琼脂中,37℃孵育24 h,荚膜组织胞浆菌能分解尿素,即脲酶试验呈阳性;而杜波组织孢浆菌则不分解尿素。
2.明胶液化试验 杜波组织孢浆菌在24~96 h内可液化明胶,而荚膜组织胞浆菌则不能。
(四)药敏试验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