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1817年瑞典化学家Berzelius发现了元素硒。由于硒具有一定的毒性,早在几百年前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然而,人们在研究毒性的过程巾,却发现了硒的一些有益的生物学功能,并于20世纪70年代证实了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成分,提出了硒是有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因子,同时中国专家提出了用硒(Na2SeO3)预防和治疗克山病的建议。在1975年左右,硒被确认为是一种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和动物的抗氧化系统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与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密切相关外,硒很可能还与其他一些硒蛋白的功能有关,这些硒蛋白与人体荷尔蒙三碘甲酰胺的合成有密切关系。因此,硒的缺乏可能会加重碘缺乏所导致的甲状腺肿。环境中硒的不足或过量都会通过食物链而影响人类的健康。世界上约有10亿人口由于硒摄入不足而导致健康问题;然而各国人体对硒的摄入量与血硒含量有着一定的差异(Gisse卜Nielsen et al.1984)。由于土壤与植物、植物与动物、动植物与人体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关土壤中硒的行为及其环境效应受到了普遍关注。
一、土攘中的硒
(一)土壤中硒的含量
硒(Se)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ⅥA族,原子量78.96。硒是分散的稀有元素,自然界中没有单独的硒矿,通常以硒化物的形式作为杂质存在于金属硫化矿中。主要的氧化值有-2、0、+2、+4、+6。对土壤中硒的研究,近年来基本查明了世界土壤硒的概况。地壳中硒的平均含量在0.05~0.09 mg/kg之间,世界土壤含硒量为0.01~12 mg/kg,中值为0.4 mg/kg。我国土壤(A层)硒范围在0.006~9.13mg/kg,95%范围在0.047~0.993 mg/kg之间,算术平均值为(0.290±0.255) mg/kg。各土类土壤(A层)硒的背景值如表4-1所示。由表4-1可见,富铁土中的红壤(0.494 mg/kg)、黄壤(0.488 mg/kg)和赤红壤(0.545 mg/kg)硒的含量较高.而新成土中风沙土(0.094 mg/kg)、绵土(0.094 mg/kg)的硒含量较低。
根据土壤硒含量的状况可以将全球土壤分为低硒土壤和高硒土壤,这是一个相对概念,目前尚无量化关系。高硒土壤主要分布在美国的中西部、加拿大、委内瑞拉、印度及中国的陕西紫阳和湖北恩施等部分地区。美国南达科他州、怀俄明州硒中毒地区土壤含硒量为22~23 mg/kg,而其他地区的含硒量仅为0.01~2.5mg/kg;爱尔兰硒中毒区土壤的含量很高,为13~105 mg/kg,而相邻地区土壤含硒量为1.41~3.3 mg/kg。我国湖北恩施硒中毒区土壤含硒量平均为9.68 mg/kg,而非中毒区土壤含硒量仅为0.05~0.8 mg/kg。然而,与富硒上壤相反,世界上还存有大面积的低硒土壤地区。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环境中硒含量与一些地方病的相互关系,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存在着一条从东北到西南分布的低硒带。
(二)影响土壤中硒含量的因素
土壤中硒的含量及分布特征与土壤成土母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它与成土母质、成土过程、土壤质地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丁维新1996)。
表4-1 中国土壤(A层)硒的背景值(mg/kg)
1.成土母质
土壤中硒的含量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土母质的组成和性质,发育程度低的土壤尤为如此。土壤的硒含量与其母质、母岩密切相关,当不考虑其他因素时,这种相关性更为显著。大巴山地区自然土壤和母质中硒的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王五一等2003),自然土壤中硒的含量(y,mg/kg)和母质中硒的含量(r,mg/kg)可用下式表示:
y=1.266 2x-0.5468 r=0.995 (p<0.01) (4-1)
式(4-1)表明自然土壤中硒的含量和母质中硒的含量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由于在白垩纪及其之前有广泛的火山活动贯穿于大陆架,释放出大量的硒,因此白垩纪年代的岩石和侏罗纪砂岩、板岩、石灰岩和页岩等发育的土壤硒的含量较高;其他火成岩中硒的含量较低,由其发育形成的土壤常常缺硒,而沉积岩形成的土壤,绝大部分硒的含量较高。归纳起来,低硒母质有近代风沙沉积岩、黄土、花岗岩、石英砂岩、砂岩和流纹岩等。陕西地区分布着全硒量较低的第四纪黄土、风沙沉积物和花岗岩,富硒岩石仅在陕西南部局部地区出露,因此陕西土壤硒平均含量仅为0.115 mg/kg。
2.成土过程
成土过程往往改变成土母质中硒的最初含量、结合形态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随着成土过程的加深,母质对土壤的影响渐趋减弱。硒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异,受到生物富集、淋溶与黏化作用的强烈影响。富铁铝化过程,常伴有硒的富集,淋溶作用则导致土壤贫硒。用第四纪红壤发育的熟红黄泥进行的土柱淋溶试验表明,随着淋溶深度的增加,土壤中的水溶态、交换态和富啡酸结合态硒等均呈现由上而下递增的趋势;这是因为土壤在淹水后渐渐转化为还原条件,促使氧化铁等的还原并同时释放出所含有的硒,从而导致无机硒溶解量增加并随水下移至土壤底层。成土过程中形成的黏粒和铁铝氧化物,对硒的化学行为、积累和淋溶具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说来,富铝化程度愈高,则硒含量愈多。在酸性条件下,硒主要以亚硒酸态(SeO32-)存在,易被倍半氧化物、黏粒矿物和有机质吸附或生成配合物;而在碱性条件下,硒以硒酸态(SeO42-)存在,由于SeO42-与黏粒矿物和氧化物的亲合力较弱,活动性较高,容易遭受淋溶而损失。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