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一、概述
磷在地壳中的丰度为0.09%,有多种同位素,其中31P最稳定,因其易被氧化,自然界不存在单质磷,而是以多种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矿物中。主要的矿物有磷灰石矿[含Ca5F(PO4)3]和磷酸钙矿[含Ca3(PO4)2]等,它们是制造磷肥和磷化合物的原料。
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含磷矿石的风化、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排水。化肥、农药、食品加工、发酵、洗涤剂以及冶炼、电镀等工业排出大量含磷废水;曾经大量使用过的含磷洗涤剂及人体代谢产物,通过城市排水系统进入河道;农田中施用的磷肥除一部分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外,其余被土壤吸附、残留,或通过水土流失、地面径流进入水体,农村饲养的家畜家禽,其排泄物含有大量磷,也会被雨水冲刷进入水体;底泥或新生沉积物中所含的磷,在一定条件下又可溶入水中,造成二次污染。
水环境中的磷既可存在于溶液和悬浮物中,又可存在于沉积物中。水中的磷几乎以各种形式的磷酸盐存在,分别是正磷酸盐(PO43-)、缩合磷酸盐(焦磷酸盐P2O74-、偏磷酸盐(PO3)33-和多磷酸盐)及有机磷化合物。沉积物中的磷,主要是无机态的正磷酸盐,以钙、镁、铝、铁等难溶盐形式存在,溶解氧含量高有利于难溶盐的溶出。
磷是生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参与生物体中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的合成和运输。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磷,磷肥成为农业生产中与氮肥、钾肥并列的三大肥料之一。磷是骨骼、牙齿的重要组成材料,同时又是核酸、酶等基本成分,此外,还参与神经传导和调控细胞代谢及酸碱平衡,可以说人体中的一切活动几乎都离不开磷。摄入过多的磷,会妨碍钙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甚至可造成神经中枢蓄积大量乙酰胆碱酯酶,引起中毒,严重者可能引起死亡。磷含量过高会对水生物造成危害,当磷含量>0.2mg/L时,水体富营养化,海藻大量增殖,海藻腐烂后分解过程消耗大量水中的溶解氧,能导致鱼类等水生物缺氧甚至窒息死亡。
天然水及未受污染的地下水中磷通常<0.1mg/L。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I类用水,总磷含量不得超过0.02mg/L; Ⅱ类用水,总磷含量不得超过0.1mg/L(以P计)。
二、样品处理
1.样品的保存样品可以采集在硬质玻璃或聚乙烯瓶(若含磷量较少,不能用聚乙烯瓶采样)中。磷在水样中的存在形式不同,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转化,所以采样后应尽量立即测定,否则,可按每升水样加40 mg氯化高汞或1 ml浓硫酸的比例进行防腐,以棕色瓶盛装,于冰箱中4℃保存,不超过7天。若只分析总磷,则不需防腐处理。
2.样品处理水中的磷化合物按照存在的物理状态,可分为可滤性(溶解性)和不可滤性(颗粒状)磷酸盐;按照处理方法可分为总磷、活性磷、酸性可水解磷酸盐和有机磷。
(1)可滤性和不可滤性磷酸盐:相当于溶解性和颗粒状的磷酸盐,两者的界限是人为规定的,与所用滤膜孔径有关。一般用0.45um滤膜过滤,水样通过滤膜的滤液测出的磷酸盐为可滤性磷酸盐,被滤膜截留的部分测出的磷酸盐为不可滤过性磷酸盐。
(2)活性磷:水样未经预水解或氧化消解所测出的正磷酸盐。但严格讲其中还包括少量缩合磷酸盐,因为测定过程中,少许缩合磷酸盐不可避免地被水解成正磷酸盐。
(3)酸性可水解的磷酸盐:水样加酸煮沸水解后所测出的磷酸盐。在此条件下,各种缩合磷酸盐均水解成正磷酸盐;有机磷化合物也可释放出少量正磷酸盐,但可通过控制水解酸度、温度和时间,予以降低。
(4)有机磷:水样中有机物被氧化消解后测出的正磷酸盐,称为有机磷或有机结合磷。
(5)总磷:包括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和有机磷化合物,既包括溶解性的磷酸盐,又包括颗粒状的磷酸盐。
水样在不过滤的情况下消解,有机磷化合物及各种形式的磷酸盐均转变成正磷酸盐,此时测出的正磷酸盐为总磷;水样先过滤,滤液消解后测出的正磷酸盐为溶解性总磷。
文章来源:《水质理化检验》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