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三、实例分析——乌梢蛇
(一) 概述
乌梢蛇饮片在炮制加工过程中,主要鉴别特征几近消失,难以通过外观性状进行准确的鉴定,导致乌梢蛇饮片在商品流通中多有灰鼠蛇、赤链蛇、黑眉锦蛇、玉斑锦蛇、王锦蛇等混伪品出现。2010版《中国药典》,增加乌梢蛇饮片的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别方法。线粒体DNA因其种内高度保守性,在动物类药材的鉴别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乌梢蛇PCR鉴别是采用线粒体基因组中的12SrRNA基因序列,通过特异位点设计乌梢蛇的特异性PCR引物,经过PCR扩增和琼脂糖电泳检测,即可实现对乌梢蛇的准确鉴别。利用鉴别引物5'GCGAAAGCTCGACCTAGCGAAGGGGACCACA3'和5'CAGGCTCCTCTAGGTTGTTATGGGGTACCG3'可区别于其他蛇类,结果显示只有乌梢蛇在300~400bp范围内扩增出单一DNA条带(350bp)。
(二) 温度与时间的设置
基于PCR原理三步骤而设置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温度点。对于较短靶基因(长度为100~300bp时)可采用二温度点法,除变性温度外,退火与延伸温度可合二为一,一般采用94℃变性,65℃左右退火与延伸(此温度TaqDNA酶仍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三) 引物设计原则
1. 引物长度一般为15~30个碱基,常用为20bp左右,引物过短会使特异性降低,过长则增加成本。
2. 引物扩增跨度以200~500bp为宜,特定条件下可扩增长至10kb的片段。
3. 引物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G+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C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碱基最好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以及T在3'末端的重复排列;
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发夹结构,避免两条引物间互补,特别是3'端的互补,否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产生非特异的扩增条带;
引物3'末端最好是G或C,但不要GC连排,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以避免因末端碱基不配对而导致PCR失败。
4. 引物的特异性引物应与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其他序列无明显同源性。
(四)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
1. 假阴性,不出现扩增条带从PCR反应的关键环节模板核酸的制备,引物的质量与特异性,酶的质量及PCR循环条件等进行分析研究。
2. 假阳性,出现PCR扩增条带与目的靶序列条带一致,有时其条带更整齐,亮度更高或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带。一是引物与靶序列不完全互补,或引物聚合形成二聚体。对策是降低Mg2+离子浓度、提高退火温度,减少PCR循环次数、减低酶量、降低引物量,适当增加模板量等。
(五) 所需试剂
动物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液氮、高保真TaqDNA聚合酶及缓冲液,dNTP Mixture,DNA分子量标记,核酸凝胶染色剂GelRed,琼脂糖,鉴别引物(合成)。
现阶段应用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RAPD、AFLP、ISSR、PCR-RFLP、AR-PCR、SCAR、SRAP、TRAP、ARMS、DNAbarcoding等都不同程度地依赖于目的基因序列的获得,故在中药材基因对照序列库的基础上,将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优势,使分子鉴定成为中药质量评价的有效手段。随着PCR、DNA测序、核苷酸引物合成、核酸内切酶分离纯化等技术向低成本商业化(试剂盒)、高效率自动化(分析仪器)方向发展,我们有理由期待分子生物学技术成为继显微、理化方法之后中药分析领域又一常规分析方法。
相关链接:PCR技术原理及实验方法(二)
文章来源:《实用中药药品检验检测技术指南》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