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事故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二)

发布时间:2020-12-09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904

案例3—起巧合的过滤头和玻璃瓶爆炸伤人事故

色谱仪吸取洗脱剂的吸管最前面都有一只过滤头,如图2-15所示。其用过一段时间后需要清洗,一般用醇或超声波或10%硝酸清洗。某公司实验室一员工清洗过滤头,用通常惯用的超声波方法,发现不奏效,就改用其他方法来处理:先用乙醇清洗,然后将过滤头放入另一个盛有浓硝酸溶液的玻璃瓶中,如图2-16所示。在该员工拧紧瓶盖时发生了爆炸,手中的瓶了被炸碎。玻璃碎片和硝酸伤害了其左手,造成深度切伤,肌腱、神经和动脉被切断。

依据已知事物的各种特性,造成该事故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图2-15过滤头

图2-16放入盛有浓硝酸溶液玻璃瓶中的过滤头

(1)过滤头的孔隙和内腔中带有的乙醇与玻璃瓶内的硝酸发生反应形成了爆炸物。

(2)硝酸具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可以与乙醇等有机物反应生成气态物质,气压过大,导致密闭玻璃瓶发生物理性爆炸。

(3)硝酸和过滤头中的各种金属反应生成硝酸盐:

M+HNO3→MNO3

式中,M表示Cu、Ag、Pb、Cd等金属。

然后硝酸盐乙醇反应生成雷酸盐,如Cu(ONC)2、AgONC、Pb(ONC)4、Cd(ONC)2等:

3MNO3+2CH3CH2OH—→3MONC+CO2↑-6H2O

生成的金属雷酸盐具有爆炸性,对细微碰擦等极其敏感,甚至可能自爆。

为了找出真实原因,在事后多次模拟同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同类滤头、乙醇硝酸,以及取用量、浓度、操作顺序、时间、温度等,都尽可能一致,但是没有发生爆炸,也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这次事故和模拟实验的结果虽有天壤之别,但这只能说明模拟实验还没有找全发生爆炸事故的内在必然性因素或没有找到偶然爆炸时的多种必然性因素的时空交合点。这也说明,许多事故的重现性不好的原因就是难以找全事故的所有必然因素,以及发生事故那·瞬间诸多必然因素的逻辑交合点。

虽然模拟爆炸没有重现,但以后都不能再用乙醇硝酸进行清洗,需重新制订可靠的清洗规程,或者一律不予清洗,直接更新淘汰,努力按照本质安全去做。

案例4一起叠氮化物爆炸事故

美国某大学化学实验室的一位研究生用200g叠氨钠制备(CH3)3SiN3,不幸发生爆炸。

当事人未做任何个人防护,爆炸造成他二度烧伤,玻璃伤到他的手臂和脸侧面,耳膜也受损,爆炸还引起了实验装置和通风橱的摧毁,如图2-17所示。

原因分析:该实验室研究小组按照文献已经做过至少

十次这样的反应,一直都很安全。据该校的化学系教授分析,这次爆炸可能是由不够干燥的替代溶剂PEG引起。

因为在三甲基氯硅烷(chlorotrimethylsilane)的反应体系图2-17爆炸后的通风橱中,内在的水分将叠氨钠转化为爆炸敏感性更强的叠氮酸;也可能是叠氮钠在过热的环境下导致爆炸。

虽然该反应在此之前已经做过多批并且没有发生爆炸,但是一旦该反应相关因素中的相关部分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和部位等多维空间发生组合和有效碰撞,事故就发生了,这就是事故的偶然性。对于一个危险反应,之前的几次很顺利,不代表今后就一定不会发生事故。另外,许多事故的重现性很不好,其实是人们还没有搞明白或没有找到偶然性中的必然性。反过来换一个角度看,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高质量炮弹,也可能有千分之一二的哑弹概率,这些哑弹也可以认为是偶然性的表现。

相关链接:事故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一)

 

 

文章来源:《有机合成安全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