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二一级轨迹交互方式——事故原点
事件或事故发生前的物(机)不安全状态一般包含一个或多个元素变量,如沸点(随压力、纯度等因素变化)、蒸气压、浓度、pH、爆炸极限、含量、势能、动能、热能、毒害性、内能、静电、刺激性、致敏性等。每个元素变量为一个轨迹曲线,它们都被称为一级轨迹曲线,所以某一种物(机)的不安全状态往往是由多条一级轨迹曲线表现出来的,并且这些轨迹往往是连续曲线,或称一级连续曲线(例如,某化合物的蒸气压轨迹是与压力和温度因素相关的函数,也称某化合物的蒸气压一级连续曲线)。同样,一个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包含多元素变量,如动能、时机、方向、方式、性格、习惯、素质、健康、性别等,即可能有多条变量轨迹,其轨迹也呈连续曲线,也称一级连续曲线。环境的轨迹也有多元素变量(如温度、湿度、压力、各种气体比例等)的一级连续曲线。
事件或事故是不同因素的两条或多条轨迹(一级连续曲线)的有效逻辑交合,这个交合点就是事件或事故的原点,这就是事故的一级轨迹交互方式,即
A=f(H,M,E)
三、二级轨迹交互方式——事故原线
有机合成研发实践中的同类型事件或事故往往不是只有一个原点,而是由于多元一级连续曲线的交合,会产生很多的有效逻辑交合点,即很多的原点,由很多的原点可形成立体动态二级连续曲线,在这里称其为事故的二级轨迹交互方式,或称事故原线。理论上说,这条事故原线(二级连续曲线)上有无穷的事故原点。
可用如下抽象线性函数关系式来描述事故原线的产生:
AH=f(Hn,M,E) (3-6)
事故AH中,Hn是主变量M和主变量E的应变量。
AM=f(Mn,H,E) (3-7)
事故AM中,Mn是主变量H和主变量E的应变量。
AE=f(En,M,H) (3-8)
事故AE中,En是主变量M和主变量H的应变量。
式(3-6)~式(3-8)中,n表示连续子变量(0→∞);AH、AM和AE表示各主轨迹作为应变量的事故原线:Hn表示人的不同的不安全行为轨迹函数(一级连续曲线),Hn=f(H1,H2,H3…);Mn表示物(机)的不同的不安全状态轨迹函数(一级连续曲线),Mn=f(M1,M2,M3…);En表示工作环境的不同的缺陷轨迹函数(一级连续曲线),E=f(E1,E2,E3…)。
由式(3-6)~式(3-8)可以看出,同一类事故其实是由一条性质相同但能量不同的事故原点连成的事故原线。以可燃混合气体的化学性爆炸为例,除了可燃物质本身外,还必须同时有合适的爆炸极限以及最小点火能量(如电流)。对于每一种可燃气体(蒸气)的爆炸性混合物,存在不同的爆炸极限(浓度),并有不同的能引起爆炸的最小点火能量,低于该能量,混合物就不爆炸。
这里先排除可燃混合气体发生化学性爆炸的其他影响轨迹(如人的因素等),仅以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分析,即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和点火能,那么,爆炸是爆炸极限和点火能的函数:
E=f(V/V,A) (3-9)
式中,V/V为体积分数,表示爆炸极限(%);A表示引爆电流(A)。
将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图,结果如图3-9所示。图中a表示甲烷的爆炸原线,b表示丙烷的爆炸原线,c表示戊烷的爆炸原线。
这些爆炸原线其实分别是甲烷、丙烷和戊烷的外围爆炸原线。原线内侧的任意一点都是该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原点;原线内侧的任意一条连续曲线都是该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原线。从图3-9可以看出,引起烷烃爆炸的电火花的最小电流分别为:甲烷0.57A,丙烷0.36A,戊烷0.55A。从图3-9还可以看出各种可燃气体的不同的爆炸极限与不同能量之间的线性函数关系。
图3-9 三种烷烃的爆炸极限
事故原线是立体动态轨迹逻辑交合的更高表达形式,从本质和形态上反映了有机合成研发实践中所有事故的普遍规律。
相关链接:有机合成研发事故成因探讨—多维立体动态轨迹交合论(一)
文章来源:《有机合成安全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