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一、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进一步描述,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设备及其位置、岗位、行为。
危险源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危险源的形式与种类是多样性的,从地域来说,可以是某国家、地区及某个地点,或就行业来说是某危险行业、某个单位(例如,某化工厂冒出有害气体),或就单位来说是某个部位(例如,危险试剂柜就是危险源),或是某件设备仪器其至其中某个部件,或是某个物品某瓶试剂,或是某个样体、某类人、某人的不安全思维、不安全观念、不安全行为、不安全活动,或是管理缺陷等。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活动,以及管理缺陷,可能发展为安全隐患(见第二节安全隐患的定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危险源的定义其实是狭义的,仅是以危险源的危险性和负面作用来定义的,否定了一些物品危险源可以造福人类的真实性质及带来的正面作用和实际价值。许多物品危险源在作用和意义上都有两重性,如果全是负面作用,那人类为什么还要生产它们呢?例如,公安部门管制的一百多种剧毒品,既有剧毒性的一面(危险源),但也是非常有用的物品,没有它们,药物研发生产、农药、日用化工等行业就支撑不起来,没有用这些剧毒品生产出来的药物,人类的基本健康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二、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如果按照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划分成两大类别。
(一)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事故发生的物理、生物或化学本质。这里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不同危险物质的特性,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将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物质分为9大类:①爆炸品;②气体;③易燃液体:④易燃固体;⑤易于自燃的物质;⑥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⑦氧化性物质;⑧有机过氧物质;⑨毒性物质。
国家《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根据危险货物的危险性将其分为9大类:①爆炸品:②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③易燃液体;④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⑤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⑥毒害品和感染性物质;⑦放射性物品;⑧腐蚀品;⑨杂类。
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7类:①化学品类: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②辐射类:放射源、射线装置、电磁辐射装置等;③生物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传染病病原体类等)等危害个体或群体生存的生物因子;④特种设备类: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⑤电气类:高电压或高电流、高速运动、高温作业、高空作业等非常态、静态、稳态装置或作业;⑥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⑦交通运输类: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二)第二类危险源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人的失误(包括管理失误)、物的故障和环境因素。
1.人的失误
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的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贸然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和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不安全着装,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处理错误13大类48项。
2.物的故障
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从安全功能的角度看,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物的故障。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是由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国家标准GB6441一1986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归纳为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以及生产场地不良4大类61项。
3.环境因素
人和物存在的环境,即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震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事故发生的内因。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事故发生的外因,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文章来源:《有机合成安全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