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对于有些分解反应、复分解或歧化分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热效应并不是发生爆炸的主因,而是通过气体迅速膨胀、超过容器承受压力而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也称为分解气体爆炸。
碳酸铵受热分解(干燥物在58℃下就很容易分解,水溶液在70℃时也会分解)放出氨及二氧化碳:碳酸(氢)盐遇酸分解成二氧化碳;Boc酸酐与胺类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钠(NaH)的负氢与底物的活性氢结合的同时会生成等摩尔的氢气:硼氢化盐(钽、钠、钾)遇路易斯酸分解成硼烷,继而遇活性氢生成氢气等、如果容器是刚性密闭的,内压会急剧升高,超过容器的极限承受压力就会发生物理性爆炸。这些都是实验室中常见的爆炸事故类型,容易造成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
而一旦有分解热效应,能量的释放将更加助推爆炸的威力,这被称为物理化学爆炸。某研发人员将下面的两步反应设计为一锅法(one-pot)来做:
在氢化瓶中加完所有的物料并密闭,在准备进行搅拌和通氢气时,突然间发生了猛烈爆炸。爆炸威力很大,飞溅的玻璃碎片将放在旁边的钢精锅炸出了许多洞孔,还将所在通风橱、对面通风橱以及窗户的玻璃炸裂或穿孔,
图24-22所示,当事人脸部和于部也受了严重创伤。
图24-22通风棚、对面通风树以及窗户的玻璃炸裂或穿孔
经过分析,原因是:甲酸在钯碳的催化下被分解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发生物理性爆炸:
HCO2H→CO2↑+H2↑
经查证,甲酸在某些金属催化剂下,或在氧化锌、高锰酸钾的作用下,室温时也可能分解成氢气和二氧化碳。
相关链接:气体分解爆炸
文章来源:《有机合成安全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