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案例4
下面的一个氧化反应按照文献报道的两倍量放大。
在室温下向A的H2O/t-BuOH溶液中加入NaClO2,搅拌下溶液变澄清,然后分批加入NaH2PO4。反应中两种无机盐溶解后,开始放热,手感发热,但是温度并不很高,因此仍按照文献方法继续操作。加完所有物料后大约半个小时发生强烈爆炸,通风橱门被炸毁,后面还连续发生多次爆炸,整个实验室烟雾弥漫,如图24-24和图24-25所示。
图24-24事故录像截图
图24-25事后照片
原因分析:该反应的放热较快,NaClO2在酸性环境中转化为HClO2,HClO2遇热分解爆炸。另外,HClO2在酸性条件也可能氧化叔丁醇及产物形成过氧化物,在受热时发生分解爆炸。
教训:这类反应的投料量不能太大,不能连续加料,反应期间需严格控制温度。反应结束后一定要及时用还原剂淬灭HClO2。
一个类似的放大氧化反应:
该氧化反应结束后分层得到约20L废水溶液,内含约1100g以HClO2为主的无机化合物和少量有机产物。为了反萃残留在桶中废水溶液内的剩余产物,事故当事人利用负压将桶中的水相抽取到50L玻璃分液器中,大约抽了一半,玻璃分液器内发生强烈爆炸,黄绿色的二氧化氯气体弥漫所在空间。整个玻璃分液器被炸毁,玻璃洒落一地,通风橱的玻璃门被炸碎,见图24-26。
图24-26爆炸瞬间录像截图和事后照片
原因分析:亚氯酸分解爆炸的可能性最大:8HClO2→Cl2+6ClO2+4H2O。其次,二氧化氯也不稳定,受热或遇光易分解为氧气和氯气,引起爆炸。
教训:反应结束一定要及时用还原剂淬灭。幸亏事故发生时通风橱门已被拉下,通风橱的玻璃虽被炸毁,但是对爆炸产生的冲击起到了缓冲作用,使得分液器的碎玻璃没有直接伤到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相关链接:液体分解爆炸(一)
文章来源:《有机合成安全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