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出口坚果中氧化苯丁锡残留量检验方法(二)

发布时间:2019-07-07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501

3.4 测定步骤

3.4.1 提取

称取试样约5g(精确到0.1g)于离心瓶内,加25 mL二氯甲烷-冰乙酸提取剂,振荡45 min,振荡频率为180次/min离心5 min,转速为2000 r/min。将上清液转移至凯氏瓶中,转移时,用离心瓶塞挡住任何浮渣(果仁皮)流出。再用25 mL提取剂做第2次提取,用20 mL提取剂做第3次提取(第3次提取的振荡时间减为20 min)。合并全部上清液于凯氏瓶中。

3.4.2 蒸发

加4粒玻璃珠于上述凯氏烧瓶中,在风力强劲的通风柜中,用电调压器和电热套,蒸发凯氏烧瓶中的溶剂。初始蒸发阶段,电压限定在140 V,以防喷溅,蒸发到液量约为10 mL以下时,电压调定到160 V继续加热蒸发,直至残留的油脂或者固体残渣的颜色变为棕黑色或黑色为止,取出,放冷约2 min。为确保安全,整个蒸发期间,周围不得使用明火。

3.4.3 消化

3.4.3.1 炭化

于上述凯氏烧瓶中,加入2 mL浓硫酸(残渣为油脂时,加2.5 mL浓硫酸),再置凯氏瓶于通风柜里的电热套中,加热炭化残渣,电压限定在160V,以防过热,对油脂残渣而言,炭化到刚产生大量黑色泡沫为止,取出,放冷2 min。

3.4.3.2 消化

加入10 mL过氧化氢于上述凯氏瓶中,置凯氏瓶于通风柜里的电热套中,加热消化残渣,电压限定在160 V,以防反应过于激烈,至过氧化氢作用完全时,立即取出(不得延误,延误将导致硫酸熬干),放冷2 min。重复加过氧化氢,直至消化液变为无色透明时为止,取出,放冷2 min。

注:对油脂残渣而言,在过氧化氢第一次作用完全时,出现激烈的炭化反应,同时产生大量的黑色泡沫,此时应立即取出凯氏瓶,放冷2 min,然后再从加过氧化氢开始,重复消化操作。过氧化氢作用完全时,反应的激烈程度,一次比一次缓和,产生的黑色泡沫的量,一次比一次少。未消化掉的残液的颜色,也一次比一次浅,由最初的黑色,变为深棕色、浅棕色、黄色、浅黄色直至最后消化完全时,残液变为无色。

3.4.3.3 消化凯氏瓶颈上的残留物

加入20 mL过氧化氢于上述凯氏瓶中,凯氏瓶放回通风柜里的电热套中,电压调定到200 V,消化至溶液冒白烟,呈透明无色,无任何微小气泡时为止,以确保过氧化氢被完全分解,并确保硫酸不被挥发至干。取出凯氏瓶,放冷后,供配制原子吸收测试溶液用。

3.4.4 标准工作溶液的消化

按5g试样量计算,从浓度为0. 0100mg/mL的氧化苯丁锡标准工作溶液中,准确吸取0.00,0.10,0.20,0.30,0.40 mL(相当于试样中氧化苯丁锡含量为0.00,0.20,0.40,0.60,0.80 mg/kg),分别放入一组编号的凯氏烧瓶中,各加入4粒玻璃珠,在风力强劲的通风柜中,用电热套和电调压器,电压调定在140 V,加热挥发凯氏烧瓶中的溶剂至干,取出放冷,加入0.5 mL浓硫酸,20 mL过氧化氢,电压调定在200 V,加热消化,消化至溶液冒白烟,呈透明无色,无微小气泡时为止,以确保过氧化氢被完全分解,并确保硫酸不被挥发至干。取出凯氏瓶,放冷后,供配制原子吸收测试溶液用。

3.4.5 原子吸收测试溶液的配制

3.4.5.1 消化残液的溶解和定量转移

分3次,每次5 mL水,分别溶解、洗涤凯氏烧瓶中的标准和试样的消化残液,定量转移至比色管中,供降低酸度和定容使用。

3.4.5.2 降低测试溶液的酸度并定容

降低酸度操作,应逐一在比色管中进行,以防止指示剂过早加入而失效。往比色管中加入6滴甲基紫指示剂,摇匀,用10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分次加入,降低溶液的酸度,并不断用流水冷却比色管,溶液由黄色,变为黄绿色、绿色直至蓝色为止。降低酸度的操作,必须一次完成,中间不得中断,否则指示剂在低酸度条件下很快退色失效,使降低酸度的操作失败。为确保酸度不会降低过头显碱性,用广范pH试纸检验一下调酸后的溶液,试纸显示酸色即可。再加入5 mL碘化钾溶液,用水稀释至25 mL刻度线,摇匀,静置5 min后,进行原子吸收测定。

3.4.6 测定

3.4.6.1 原子吸收测定条件

配有氢化物发生系统、外焰加热石英管原子化器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测定条件如下:

a)波长:224.6 nm;

b)狭缝宽度:1.30 nm;

c)灯电流:12.5 mA;

d)火焰:空气-乙炔焰;

e)燃气流量:2.0 L/min;

f)空气压强:160 kPa ;

g)空气流量:15.0 L/min;

h)时间恒定值:2.00 s ;

i)测量时间:15.0 s;

j)延迟时间:5s;

k)测量次数:2;

1)浓度单位:mg/kg(样品中氧化苯丁锡的含量单位);

m)进样体积:5 mL。

3.4.6.2 原子吸收测定

按照设定好的仪器测试条件,测定每份标准的测试溶液和试样的测试溶液的原子吸收吸光度。

3.4.7 空白试验

除不加试样外,均按上述测定步骤进行。

3.4.8 结果计算与表述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数据处理机,或按式(1)计算试样中氧化苯丁锡的残留量:

式中:X—试样中氧化苯丁锡残留量,mg/kg;

A—试样的原子吸收吸光度测定值;

A0—空白试验原子吸收吸光度测定值;

k—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斜率,(mg/kg)。

4 方法的测定低限、回收率

4.1 测定低限

本方法的测定低限为0.10 mg/kg。

4.2 回收率

回收率的试验数据:试样中氧化苯丁锡的添加浓度在0.10~0.80 mg/kg范围时,回收率87.5%~110.0%。

相关链接:出口坚果中氧化苯丁锡残留量检验方法(一)

文章来源:《食品化妆品检验卷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