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经典的事故致因理论(一)

发布时间:2020-12-08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3585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Greenwood)和伍兹(Woods)对大量事故的发生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后认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1939年,法默(Famert)和查姆勃(Chamber)等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他们把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归结于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他们认为开除了那些肇事者就会太平许多。

该理论强调了人的因素,是其积极的一面。

(二)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1941年,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inrich)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反应,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这种状态是由人的缺点造成的,而人的缺点是由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和伤害。他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照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如同多米诺骨牌——第一块骨牌倒下(第一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相继被碰倒(相继发生)。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机械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中断事故链的进程,避免事故的发生。

海因里希的理论过于绝对化和简单化。事实上,各个骨牌(因素)之间的连锁关系是复杂和随机的,前面的牌倒下,后面的牌可能倒下,也可能不倒下,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并不一定必然造成事故。另外,海因里希理论也和事故频发倾向论一样,把工业事故的责任归因于工人。从这种认识出发,海因里希进一步研究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认为人的缺点来源于遗传因素和人员成长的社会环境。

博德(Bir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现代安全观点更加吻合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提出管理缺陷、个人及工作条件的原因、直接原因、事故和损失五个因素,其中管理缺陷是最关键的原因。他认为完全依靠工程技术措施预防事故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只有通过完善管理,经过努力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管理也要随着生产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完善,但管理总是落后于发展,所以丨全十美的管理不可能存在,正是管理上的缺陷导致能够造成事故的其他原因出现。

亚当斯(Adams)提出了一种与博德理论类似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其核心是事故与管理体系缺陷和管理缺陷密切相关。管理体系的问题可能导致管理失误,若出现决策失误、管理的差错或疏忽,则对一个组织的安全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三)能量意外释放(转移)理论

1961年,吉布森(Gibson)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能量的种类有许多,如动能、势能、电能、热能、化学能、原子能、辐射能、声能和生物能等。人受到伤害都可以归结为上述一种或若干种能量的异常或意外转移。

1966年,哈登(Haddon)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由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阀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的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卜,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造成人员伤亡等伤害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按照能量意外释放(转移)理论,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的事故致因模型认为,事故的发生是复杂的,一个事故可能有10个或更多的前导事件。事故分析要结合二个原因层次,如图3-1所示。

图3-1事故的三个原因层次

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或物接受了一定量的不能被接受的能量或危害性物质;而它是由一种或多种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或两者的组合造成的,这就是间接原因或“征兆”:而间接原因是基本原因(管理缺陷与失误或人的因素、环境因素)导致的。

相关链接: “四不放过”是安全事故的处理原则

 

 

文章来源:《有机合成安全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