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标准物质网
在线客服
在实验室中,几乎所有操作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进入实验室区域以及进行操作前都必须做好个体防护,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案例1
某实验助理搭建一个简易的尾气吸收装置,用一根橡皮管与细颈漏斗相连,装置搭建好后,他怕漏斗在使用过程中会脱落,又用双手去固定,这时细颈漏斗颈部断裂成两截,两端破损玻璃尖角交叉将其双手戳破。他立即被送到医院治疗,右手掌缝了四针,左手也缝了数针,且发现左手食指一根筋被戳断,伤势较为严重,造成工作无法继续,生活短期无法自理。
教训:在玻璃管和橡皮管对接过程中,用力要恰当,最好事先用油脂或水润滑,操作时必须戴好布制防护手套,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除了上述漏斗外,类似将玻璃管插入橡皮塞,或者把橡皮管套入玻璃管,以及于试管上塞橡皮塞时,强行操作而受伤的案例很多。还有核磁管(拧管子的盖帽)碎裂,残存在抹布中的毛细管等的破碎玻璃锐角造成的伤害案例非常多,需要多加注意。同事间要多交流操作体会,互帮互学,老员工和主管对新员工要做好“传、帮、带”。
案例2
某研发人员准备做一个醇氧化成醛的反应,需要先自制氧化剂IBX(2-碘酰基苯甲酸):
制备结束,将大约10g的IBX存放在100mL玻璃烧瓶内,正准备放到天平上称量时,手里装有IBX的烧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手部多处被炸伤,脸部下颌处多处划伤,其中最严重的伤口有6cm长。
原因分析:可能由于微量残留的溴酸钾导致IBX爆炸,另外,IBX本身也可能发生结晶重组爆炸。但是,明知制备IBX时非常危险,却不做任何防范措施,不佩戴任何防护用品而徒手操作,一旦遇上爆炸等事故,就非常容易受伤。
教训:在进行这种存在危险因素的反应前,应该对反应的风险进行评估,详细查阅各化合物的危险性,充分做好个人防护。
相关链接:事故因素——动作不利索、不规范
文章来源:《有机合成安全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