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普天同创计量有限公司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认可证书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合作单位
  • 普天同创计量证书
新闻
  • 产品
  • 仪器
  • 新闻
  • 规程
  • 帖子
  • 课堂
金属混标查询

在线客服

事故因素——缺乏前瞻性

发布时间:2020-12-25 00:00 作者:中国标准物质网 阅读量:702

对危险性反应要预先把全过程包括后处理仔细研究一遍。操作前有前瞻性,才能做到主动防护。以下是一个氧化30g底物的反应:

爆炸发生在反应结束的后处理阶段——过滤固体产物磺酰氯。在拔掉抽滤瓶拍气管的几秒后,抽滤瓶内的溶液发生了爆炸,抽滤瓶被炸得粉碎,见图25-34。

图25-34抽滤瓶被炸碎的情景

当事人受伤,被立即送进医院。爆炸声致使当事人耳朵鼓膜穿孔,需动手术;上嘴唇被划出约1.5cm的伤口,缝了几针;脖子上被爆炸的碎片划破好几处;手上扎入很多布氏漏斗碎片,医生通过拍的片子,用镊子把能看见的取出来了,而进入手掌里面的小碎片是当事人后来自己用酒精消毒,然后慢慢用针挑(或抠)出来的。鼓膜穿孔的那只耳朵虽然动过手术,但听力在事后6年仍未完全恢复。

原因分析:由于氯气和水作用生成次氯酸,并可能进而将乙酸氧化成过氧乙酸。次氯酸和可能生成的过氧乙酸都是易爆物,当抽滤结束拔掉抽气管时,空气瞬间进入抽滤瓶,滤液发生剧烈振荡引起了爆炸。

教训:①缺乏前瞻性,没有预计到该反应可能会生成易爆的次氯酸和过氧乙酸;②过氧乙酸属于对热(如加热、震动、摩擦等以及搅拌、抽滤、旋蒸等单元操作引起的分子碰撞)极其敏感的爆炸品,所以反应温度一定要低于零摄氏度(但是不能蓄积反应潜热),反应结束后一定要及时用亚硫酸盐等还原性物质彻底淬灭生成的过氧化物,才能继续进行后续操作,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相关链接:事故因素——擅离职守、丢三落四、做事不负责任

 

文章来源:《有机合成安全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
分享到微信
关闭
普天同创
请告知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立即回电

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8601949136,010-58103629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